申胥諫許越成(吳語《國語》)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1〕。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2〕。”申胥諫曰〔3〕:“不可許也。夫越非實(shí)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qiáng)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于諸夏之國,以自傷也〔4〕。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5〕。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6〕。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7〕?”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8〕,越曾足以為大虞乎〔9〕?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10〕,足以結(jié)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眳峭跄嗽S之,荒成不盟。
【注釋】
〔1〕成:講和。無拂:不要違背。
〔2〕反:同“返”。振旅:興兵討伐。
〔3〕申胥:即伍員,字子胥。
〔4〕蓋:崇尚。婉約:委婉收斂。從:通“縱”,放縱。諸夏之國:指中原各諸侯國。
〔5〕安受吾燼:指越國乘吳國殘破時吞滅吳國。
〔6〕日長炎炎:一天天增長。炎炎,氣勢興盛。
〔7〕虺:小蛇。若何:怎么辦。
〔8〕奚隆于越:為什么對越國這樣看重。
〔9〕虞:憂慮。曜:同“耀”,炫耀。
〔10〕口血未干:口邊的血酒還沒干。指定盟時間不長。
美文共賞
這篇文章和《諸稽郢行成于吳》講的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方——吳國君臣對于越王勾踐的請盟議和的不同反應(yīng)。吳王夫差接受越國議和,而申胥看穿了越國在求和幌子下所掩藏的消耗吳國綜合國力的禍心,建議應(yīng)該一舉消滅。申胥對于吳、越雙方的國情、君情、民情以及吳越關(guān)系,都分析得特別到位。無奈,夫差剛愎自用,不肯聽諫,最后滅國喪身。
本文采用了對比和映襯的寫法,夫差和申胥是一對對比,夫差和勾踐也是一對對比,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述,申胥的遠(yuǎn)見卓識和忠心為國、夫差的狂妄自大和傲慢輕敵、勾踐的狡猾奸詐,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
本篇名句
“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p>
他知道君王崇尚武力,而且好勝,所以說話特別恭順,想把君王恭維得神魂顛倒,去對中原諸侯逞威風(fēng)、享安樂,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