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 海娃哥

舊話 作者:李伏伽 著


九 海娃哥

海娃還有別的名字嗎?他自己也說不明白。他只記得他姓秦,是仁壽縣人,民國元年(1912)水打馬邊城的前一年,隨同他的父母和一個妹妹一同逃荒來到馬邊。當時他七歲,因為算八字五行缺水,所以他爹給他取名為海娃。他們來馬邊后在走馬坪墾荒,但只不過一年,奴隸主燒了他們的草房,擄去了他們一家。家里人被分散出賣,都賣到哪兒去了,他不知道;他自己哩,轉過三次手,最后被賣到洼黑。宣統(tǒng)二年(1910),漢軍打進涼山,他和一批“娃子”被解放出來。被解放出來的“娃子”們有家的都回自己的家去;沒有家的,自找生活,或者毫無代價地任人領去當長工。海娃哥就是由大伯領回家來的。

他在彝區(qū)八九年,說得一口好彝話,生活習慣也有些彝化了。他的氣力大,能扛上五斗谷子從北門家走三里路到水碾上去,中間不歇肩。他特別受到大伯喜愛的是:他的性格極其憨厚、爽直、忠誠。大伯沒有兒子,把他作為義子看待,無論到什么地方,總是要把他帶上,他也自然成了他的保鏢。一回,伯父喝了酒,要和人比武,各執(zhí)一柄單刀,正像兩只公雞作勢欲斗的時候,海娃哥從外面走來。他的一對大眼睛一瞪,二話不說,操起一條梭鏢就要刺,伯父趕急喝住,差一點兒出了大事。

海娃哥對好些家務活都不會做,或做得不好。比如炒菜,要么便忘了放鹽,要么咸得不能吃。原因是在彝地時,成年累月吃不上鹽,淡食慣了,但也能吃得極咸的。

他有許多特殊本領:能隨便摘一片葉子在嘴上吹,吹得很好聽;會打呼哨,響亮而悠長;又善于擲石子,擲得很遠,打得很準。他說他在彝地時,常常在山上用石子打野雞燒來吃。而最使我佩服的,是他裝套來捉雀子。

廚房外面的花園里,春來時有很多雀鳥,最多的是畫眉。一天,一只畫眉在桃樹上叫,一只在橘子樹上叫。它們像在比賽看誰叫得更清脆婉轉似的,越叫越歡。海娃哥正在淘米,他尖著嘴巴就學畫眉叫,學得像極了,這逗得園子里更多的鳥都叫起來。

他吹一會,向我喊道:“連貼!”

我的小名叫連璧,他卻故意喊為連貼——那是豬胰臟!

“啥?”

“要不要逮個畫眉子來耍哇?”他向園里望望,又向我擠擠眼。“要,就去找根細竹枝來?!?/p>

我找來一條帶青的細竹枝。他用麻繩把竹枝拉成個半月形,裝上機關,在上面插上一小穗高粱米,做成一個捕鳥的套子,然后把鳥套安放在枇杷樹下,退出園來。經(jīng)過這么一折騰,園內(nèi)的鳥都沒有聲音了。我扒著窗欞向園里瞧,見還有幾只鳥在高高的樹枝上跳來跳去,對下面的紅高粱連看都不看一下。我感到很失望。可是,下午,當我再進廚房去時,他已捕著一只很大的畫眉,用細麻繩拴住它的腳,讓它撲騰騰地飛了。

有時,他也會做些惡作劇。

一天夜里,他抽葉子煙,對著我哥哥呼呼地噴煙子。

哥哥說:“煙子好嗆人!”

“你抽,就不會嗆了?!?/p>

“抽煙有啥好處?”

“好處多哩:提精神,醒瞌睡,餓了抽一竿煙就不餓了?!彼闪艘豢跓煟姼绺缯谂拇蚰樕系奈米?,就狡黠地眨巴著眼說:“抽煙的人蚊子也不咬的?!?/p>

“當真?”

“當真!你不信,抽半支,看它還咬不咬你!”

我哥哥真的接過他的煙管來,叭叭地把大半支煙吸了。一會,他覺得頭暈得很厲害,惡心,嘔吐起來。海娃哥在一旁哈哈大笑,十分得意。但當我哥哥暈倒在地時,他卻慌了,趕快把他抱進他房里,放在床上,又用些淘米水來喂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