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二九 每周評論下

知堂回想錄 作者:周作人


一二九 每周評論下

“五四”的情形因?yàn)槲也辉诒本?,不能知道,但是一個月之后,遇見“六三”事件,我卻是“親眼目睹”的,有些事情便在《每周評論》上反映了出來。五四是大學(xué)生干預(yù)國政運(yùn)動的開始,所以意義很是重大,六三則是運(yùn)動的擴(kuò)大,中小學(xué)生表示同情,援助大學(xué)生,出來講演游行,北洋政府慌了手腳,連忙加以鎮(zhèn)壓,可是對于幼小學(xué)生,到底不好十分亂來,只好遇見就拘捕起來。那一天下午,我在北大新造成的第一院,二樓中間的國文系教授室那時作為教職員聯(lián)合會辦事室的一間屋里,聽說政府捉了許多中小學(xué)生拘留各處,最近的北路便是第三院法科那里,于是陳百年劉半農(nóng)王星拱和我四人便一同前去,自稱系北大教員代表,慰問被捕學(xué)生,要求進(jìn)去,結(jié)果自然是被拒絕,只在門前站著看了一會兒。三院前面南北兩路斷絕交通,隔著水溝(那時北河沿的溝還未填平)的東邊空地上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男女老幼都有,學(xué)生隨時被軍警押著送來,有的只是十三四歲的初中學(xué)生,走到門前,在門樓上的有些同學(xué),便拍手高呼歡迎他,那看熱鬧的人也拍手相應(yīng)。有的老太婆在擦眼淚,她眼看像她孫兒那么大的小學(xué)生被送進(jìn)牢門(雖然這原是譯學(xué)館的門)里不見了,她怎能不心酸呢?反動政府對于革命運(yùn)動的無理的鎮(zhèn)壓,不但給予革命者本身,也給予一般民眾以最好的訓(xùn)練,使得他們了解并同情于革命,往往比運(yùn)動本身更有效力。

這一天就在混亂中過去了,第二天是六月四日,下午二時至第二院理科赴職教員會,沒有什么結(jié)果,又回至文科,則門外已駐兵五棚,很有不穩(wěn)的形勢。五日下午仍至文科,三時半出校,步行至前門內(nèi)警察廳門前,有學(xué)生講演不能通行,大隊軍警包圍著他們,我們正想擠過去,馬隊便過來沖散行人,有一老翁忽然大怒,說我們平民為什么路都不能走,要奔去馬隊拼命,好容易由旁人勸止,這一件小事也就可以證明,和平的小市民怎么的被激動而引起反政府的感情,這全由于北洋政府自己的行動,并不單是學(xué)生的講演所能造成的。那一天回到會館里,在燈下做了一篇《前門遇馬隊記》,于次日上午往北大上課的時候,送到圖書館主任室交給守常,請他編入《每周評論》,那天似是星期五,所以可能在下一期上登了出來了。其文曰:

“中華民國八年六月五日下午三時后,我從北池子往南走,想出前門買點(diǎn)什物。走到宗人府夾道,看見行人非常的多,我就覺得有點(diǎn)古怪。到了警察廳前面,兩旁的步道都擠滿了,馬路中間站立著許多軍警。再往前看,見有幾隊穿長衫的少年,每隊里有一張國旗,站在街心,周圍也是軍警。我還想上前,就被幾個兵攔住。人家提起兵來,便覺得害怕。但我想兵和我同是一樣的中國人,有什么可怕呢?那幾位兵士果然很和氣,說請你不要再上前去。我對他說,‘那班人都是我們中國的公民,又沒拿著武器,我走過去有什么危險呢?’他說,‘你別見怪,我們也是沒法,請你略候一候,就可以過去了。’我聽了也便安心站著,卻不料忽聽得一聲怪叫,說道什么‘往北走!’后面就是一陣鐵蹄聲,我仿佛見我的右肩旁邊,撞到了一個黃的馬頭。那時大家發(fā)了慌,一齊向北直奔,后面還聽得一陣馬蹄聲響和怪叫。等到覺得危險已過,立定看時,已經(jīng)在‘履中’兩個字的牌樓底下了。我定一定神,再計算出前門的方法,不知如何是好,須得向哪里走才免得被馬隊來沖。于是便去請教那站崗的警察,他很和善的指導(dǎo)我,教我從天安門往南走,穿過中華門,可以安全出去。我謝了他,便照他指導(dǎo)的走去,果然毫無危險。我在甬道上走著,一面想著,照我今天遇到的情形,那兵警都待我很好,確是本國人的樣子,只有那一隊馬煞是可怕。那馬是無知的畜生,它自然直沖過來,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但我仿佛記得那馬上似乎也騎著人,當(dāng)然是兵士或警察了。那些人雖然騎在馬上,也應(yīng)該還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何至任憑馬匹來踐踏我們自己的人呢?我當(dāng)時理應(yīng)不要逃走,該去和馬上的‘人’說話,諒他一定也很和善,懂得道理,能夠保護(hù)我們。我很懊悔沒有這樣做,被馬嚇慌了,只顧逃命,把我衣袋里的十幾個銅元都丟了。想到這里,不覺已經(jīng)到了天安門外第三十九個帳篷的面前,要再回過和他們說,也來不及了。晚上坐在家里,回想下午的事,似乎又氣又喜。氣的是自己沒用,不和騎馬的人說理,喜的是僥幸沒有被馬踏壞。于是提起筆來,寫這一篇做個紀(jì)念。從前中國文人遇到一番危險,事后往往做一篇什么思痛記或虎口余生記之類。我這一回雖然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在我卻是初次。我從前在外國走路,也不曾受過兵警的呵叱驅(qū)逐,至于性命交關(guān)的追趕,更是沒有遇著過。如今在本國的首都卻吃了這一大驚嚇,真是出人‘意表之外’,所以不免大驚小怪,寫了這許多話??墒俏覜Q不悔此一行,因?yàn)檫@一回所得的教訓(xùn)與覺悟比所受的侮辱更大?!?

這篇文章寫的并不怎么的精采,只是裝癡假呆的說些諷刺話,可是不意從相反的方面得到了賞音,因?yàn)榫鞆d注意《每周評論》,時常派人到編輯處去查問,有一天他對守常說道:“你們的評論不知怎么總是不正派,有些文章看不出毛病來,實(shí)際上全是要不得?!睋?jù)守常說,所謂有些文章即是指的那篇《遇馬隊記》,看來那騎在馬上的人也隔衣覺著針刺了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