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 愛羅先珂下
愛羅先珂(Eroshenko)這是他在日本時所使用的姓氏的音譯,比較準確的寫“厄羅申科”,因為找好看字眼所以用了那四個字,其實他本姓是“牙羅申科”,因譯音與日本語的“野郎”相近,野郎本義只是漢子,后來轉(zhuǎn)為侮辱的意義,并為男娼的名稱,所以避忌了。他的名字是華西利,不過普通只用他的姓,沿用日本的稱呼叫他做“愛羅君”(Ero-sang),——日本字母里沒有“?!弊忠簦挥小叭弊?,但在稱呼人的“樣”字的發(fā)音上,卻往往變作“?!绷?。他是小俄羅斯人,便是現(xiàn)在的烏克蘭,那里的人姓的末尾多用科字,有如俄國的斯奇,如有名的小說家科羅連珂,還有新近給他做逝世一百年紀念的謝甫琴柯,都是小俄羅斯的人。——關(guān)于謝甫琴科,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寫《藝文雜話》十三則,登在紹興的《民興日報》上,其第二篇是講他的,曾以文言譯述其詩一首,今附錄于下:
“是有大道三岐,烏克蘭兄弟三人分手而去。家有老母,伯別其妻,仲別其妹,季別其歡。母至田間植三樹桂,妻植白楊,妹至谷中植三樹楓,歡植忍冬。桂樹不繁,白楊凋落,楓樹亦枯,忍冬憔悴,而兄弟不歸。老母啼泣,妻子號于空房,妹亦涕泣出門尋兄,女郎已臥黃土隴中,而兄弟遠游,不復歸來,三徑蕭條,荊榛長矣。”
愛羅先珂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廿四日到京,寄住我們的家里,至七月三日出京赴芬蘭第十四回的萬國世界語學會的年會,我同內(nèi)弟重久和用人齊坤送他到東車站,其時離開車還有五十分鐘,卻已經(jīng)得不到一個坐位了,幸而前面有一輛教育改進社赴濟南的包車,其中有一位尹炎武君,我們有點認識,便去和他商量,承他答應,于是愛羅君有了安坐的地方,得以安抵天津,這是很可感謝的。到了十一月四日,這才獨自回來了。十二月十七日北大紀念演戲,就發(fā)生了那劇評風潮。第二年一月廿九日利用寒假,又出發(fā)往上海去找胡愈之君,至二月廿七日回北京來,但是四月十六日重又出京回國,從此就再沒有回到中國來了。愛羅先珂在中國的時期可以說是極短,在北京安住的時間一總不到半年,用句老話真是席不暇暖,在他的記憶上留下什么印象,還有他給青年們有多少影響,這都很是難說,但他總之是不曾白來了這一趟的。在魯迅的小說《鴨的喜劇》里邊,便明朗的留下他的影象,這是一九二二年發(fā)表于十二月號的《婦女雜志》的,可能寫這篇小說的時期還要早一點吧。愛羅先珂嫌北京的寂寞,便是夏天夜里也沒有什么昆蟲吟叫,連蝦蟆叫都聽不到,便買了些科斗子來,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那池的長有三尺,寬有二尺,是掘了來種荷花的,從這荷池里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養(yǎng)出半朵荷花來,然而養(yǎng)蝦蟆卻實在是一個極合式的處所。他又慫恿人買小雞小鴨,都拿來養(yǎng)在院子里。
“他于是教書去了,大家也走散。不一會,仲密夫人拿冷飯來喂它們時,在遠處已聽得潑水的聲音,跑到一看,原來那四個小鴨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還翻筋斗,吃東西呢。等到攔它們上了岸,全池已經(jīng)是渾水,過了半天澄清了,只見泥里露出幾條細藕來,而且再也尋不出一個已經(jīng)生了腳的科斗了。
‘伊和希珂先,沒有了,蝦蟆的兒子。’傍晚時候,孩子們一見他回來,最小的一個便趕緊說。
‘唔,蝦?。俊?
仲密夫人也出來了,報告了小鴨吃完科斗的故事。
‘唉,唉!……’他說?!边@一段是小說,但是所寫的卻是實事,這里邊所有的詩便只是池里的細藕罷了。我也曾經(jīng)做過三篇文章,總名“懷愛羅先珂君”,第一篇是七月十四日所寫,在他出發(fā)往芬蘭去之后,第二篇是十一月一日,大約與《鴨的喜劇》差不多同時之作,第三篇則在他回國去的第二天所寫,已是一九二三年的四月了。我在第二篇文章里有一節(jié)云:
“他是一個世界主義者,但是他的鄉(xiāng)愁卻又是特別的深。他平常總穿著俄國式的上衣,尤其是喜歡他的故鄉(xiāng)烏克蘭的刺繡的小衫,——可惜這件衣服在敦賀的船上給人家偷了去了。他的衣箱里,除了一條在一日三浴的時候所穿的緬甸筒形白布袴以外,可以說是沒有外國的衣服。即此一件小事,也就可以想見他是一個真實的‘母親俄羅斯’的兒子。他對于日本正是一種情人的心情,但是失戀之后,只有母親是最親愛的人了。來到北京,不意中得到歸國的機會,便急忙奔去,原是當然的事情。前幾天接到英國達特來夫人寄來的三包書籍,拆開看時乃是七本神智學的雜志名‘送光明者’,卻是用點字印出的,原來是愛羅君在京時所定,但等得寄到的時候,他卻已走的無影無蹤了。
愛羅君寄住在我們家里,兩方面都很隨便,覺得沒有什么窒礙的地方。我們既不把他做賓客看待,他也很自然與我們相處,過了幾時不知怎的學會侄兒們的稱呼,差不多自居于小孩子的輩分了。我的兄弟的四歲的男孩是一個很頑皮的孩子,他時常和愛羅君玩耍。愛羅君叫他的諢名道:‘土步公呀!’他也回叫道:‘愛羅金哥君呀!’但愛羅君極不喜歡這個名字,每每嘆氣道:‘唉,唉,真窘極了!’四個月來不曾這樣叫,‘土步公’已經(jīng)忘記愛羅金哥君這一句話,而且連曾經(jīng)見過一個‘沒有眼睛的人’的事情也幾乎記不起來了。”以上所記雖是微細小事,卻很足以見他生平之一斑,所以抄錄于此,這里只須說明一句,那小說里的最小的小孩也即是這個土步公,他的本名是一個“沛”字,但是從小就叫諢名,一直叫到現(xiàn)在。我的兒子本名叫“豐”,上學的時候加上了一個數(shù)目字,名叫“豐一”,到得土步公該上學了,我想反正將來長大了的時候自己要改換名字的,為的省事起見,現(xiàn)在就叫作“豐二”吧,在他底下還有一個“豐三”,不幸在二十歲時死去了?!墒瞧婀值氖拢麄儏s并不改換名字,至今那么的用著。至于愛羅君為什么不喜歡愛羅金哥這個名字的呢,因為在日本語里男根這字有種種說法,小兒語則云欽科,與金哥音相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