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五二 東方文學系的插話

知堂回想錄 作者:周作人


一五二 東方文學系的插話

講到東方文學系,這里有一個插話,需得說一說,雖然照年代來說或者要差幾年,但是遲下來恐沒有機會再說了。這事在一九四四年十月里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記杜逢辰君的事》,后來收在《立春以前》隨筆集里,不過那篇文章恐怕看到的人并不多,所以我把它來重錄一遍在這里:

“此文題目很是平凡,文章也不會得寫得怎么有趣味,一定將使讀者感覺失望,但是我自己卻覺得頗有意義,近十年中時時想到要寫,直至現在才勉強寫出,這在我是很滿足的事了。杜逢辰君字輝庭,山東人,前國立北京大學學生,民國十四年入學,二十一年以肺病卒于故里。杜君在大學預科是日文班,所以那兩年間是我直接的學生,及預科畢業(yè),正是張作霖為大元帥,改組京師大學,沒有東方文學系了,所以他改入了法科。十八年北大恢復,我們回去再開始辦預科日文班,我又為他系學生教日文,講夏目氏的小說《我是貓》,杜君一直參加,而且繼續(xù)了有兩年之久,雖然他的學籍仍是在經濟系。我記得那時他常來借書看,有森鷗外的《高瀨舟》,志賀直哉的《壽壽》等,我又有一部高畠素之譯的《資本論》,共五冊,買來了看不懂,也就送給了他,大約于他亦無甚用處,因為他的興趣還在于文學方面。杜君的氣色本來不大好,其發(fā)病則大概在十九年秋后,《駱駝草》第二十四期上有一篇小文曰‘無題’,署名偶影,即是杜君所作,末署一九三〇年十月八日病中,于北大,可以為證。又查舊日記民國二十年分,三月十九日項下記云,下午至北大上課,以《徒然草》贈予杜君,又借予《源氏物語》一部,托李廣田君轉交。其時蓋已因病不上課堂,故托其同鄉(xiāng)李君來借書也。至十一月則有下記數項:

十七日,下午北大梁君等三人來訪,云杜逢辰君自殺未遂,便雇汽車至紅十字療養(yǎng)院,勸說良久無效,六時回家。

十八日,下午往看杜君病,值睡眠,其侄云略安定,即回。

十九日,上午往看杜君。

二十一日,上午李廣田君電話,云杜君已遷往平大附屬醫(yī)院。

二十二日,上午杜君同鄉(xiāng)孟云嶠君來訪。

杜君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進療養(yǎng)院的。在《無題》中他曾說,‘我是常在病中,自然不能多走路,連書也不能隨意讀。’前后相隔不過一年,這時卻已是臥床不起了。在那篇文章又有一節(jié)云:

‘這尤其是在夜里失眠時,心和腦往往是交互影響的。心越跳動,腦里宇宙的次序就越紊亂,甚至暴動起來似的騷擾。因此,心也跳動得更加利害,必至心腦交瘁,黎明時這才昏昏沉沉地墮入不自然的睡眠里去。這真是痛苦不過的事。我是為了自己的痛苦才了解旁人的痛苦的呀。每當受苦時,不免要詛咒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病中苦痛之一斑,在一年后這種情形自然更壞了,其計畫自殺的原因據梁君說即全在于此。當時所用的不知系何種刀類,只因久病無力,所以負傷不重,即可治愈,但是他拒絕飲食藥物,同鄉(xiāng)友人無法可施,末了乃趕來找我去勸說。他們說,杜君平日佩服周先生,所以只有請你去,可以勸得過來。我其實也覺得毫無把握,不過不能不去一走,即使明知無效,望病也是要去的。勸阻人家不要自殺,這題目十分難,簡直無從著筆,不曉得怎么說才好。到了北海養(yǎng)蜂夾道的醫(yī)院里,見到躺在床上,脖子上包著繃帶的病人,我說了些話,自己也都記不得了,總之說著時就覺得是空虛無用的,心里一面批評著說,不行,不行。果然這都是無用,如日記上所云勸說無效。我說幾句之后,他便說,你說的很是,不過這些我都已經想過了的。末了他說,周先生平常怎么說,我都愿意聽從,只是這回不能從命,并且他又說,我實在不能再受痛苦,請你可憐見放我去了罷。我見他態(tài)度很堅決,情形與平時也不一樣,杜君說話聲音本來很低,又是近視,眼鏡后面的目光總是向著下,這回聲音轉高,除去了眼鏡,眼睛張大,炯炯有光,仿佛是換了一個人的樣子。假如這回不是受了委托專為勸解來的,我看了這個情形恐怕會得默然,如世尊默然表示同意似的,一握手而引退了吧?,F在不能這樣,只得枝梧了一會兒,不再說道理,勸他好好將息,退了出來。第二天去看,聽那看病的侄兒說稍為安定,又據孟君說后來也吃點東西了,大家漸漸放心。日記上不曾記著,不久聽說杜君家屬從山東來了,接他回家去,服用鴉片劑暫以減少苦痛,但是隨后也就去世,這大約是二十一年的事了。

杜君的事本來已是完結了,但是在那以后不知是從哪一位,大概是李廣田君罷,聽到一段話。據說在我去勸說無效之后,杜君就改變了態(tài)度,肯吃藥喝粥了,所以我以為是無效,其實卻是發(fā)生了效力。杜君對友人說,周先生勸我的話,我自己都已經想過了的,所以沒有用處,但是后來周先生說的一節(jié)話,卻是我所沒想到的,所以給他說服了。這一節(jié)是什么話,我自己忘記了,經李君轉述大意如此,周先生說,你個人痛苦,欲求脫離,這是可以諒解的,但在現在你身子不是個人的了,假如父母妻子他們不愿你離去,你還須體諒他們的意思,雖然這于你個人是一種痛苦,暫為他們而留住。老實說,這一番話本也尋常,在當時智窮力竭無可奈何時,姑且應用一試,不意打動杜君自己的不忍之心,乃轉過念來,愿以個人的苦痛去抵銷家屬的悲哀,在我實在是不及料的。我想起幾句成語,日常的悲劇,平凡的偉大,杜君的事正當得起這名稱。杜君的友人很感謝我能夠勸他回心轉意,不再求死,但我實很是惶恐,覺得有點對不起杜君,因為聽信我的幾句話使他多受了許多的苦痛。我平常最怕說不負責任的話,假如自己估量不能做到的事,即使聽去十分漂亮,也不敢輕易主張叫人家去做。這回因為受托勸解,搜索枯腸湊上這一節(jié)去,卻意外的發(fā)生效力,得到嚴重的結果,對于杜君我感覺負著一種責任。但是經過長期的考慮思索,我卻得著了慰解,因為我覺得我不曾欺騙了杜君,——我勸他那么做,在他的場合固是難能可貴,在別人也并不是沒有。一個人過了中年,人生苦甜大略嘗過,這以后如不是老當益壯,重復想納妾再做人家,他的生活大概漸傾向于為人的,為兒孫作馬牛是最下的一等,事實上卻不能不認它也是這一部類,其上者則為學問為藝文為政治,他們隨時能把生命放得下,本來也樂得安息,但是一直忍受著孜孜矻矻的做下去,犧牲一己以利他人,這該當稱為圣賢事業(yè)了。杜君以青年而能有此精神,很可令人佩服,而我則因為有勸說的一段關系,很感到一種鞭策,太史公所謂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或得如傳說所云寫且夫二字,有做起講之意,不至全然打誑話欺人,則自己也覺得幸甚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