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在知識碎片化時代應(yīng)該如何讀書

昆德拉認為這‘長長的疑問’就是所謂的歐洲精神,這和大眾媒體的及時回答之間是沖突的。快餐式的閱讀,不會帶來疑問,反而會造成各種各樣的信息盲點。

2017-05-31

澎湃新聞

“大學語文”課究竟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

大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世事洞察皆可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近而可能影響他們的專業(yè)研究,或許影響他們的人生追求,作為人文通識課的大學語文所應(yīng)做的便是親切、真…

2017-05-27

澎湃新聞

我們應(yīng)該怎樣讀詩?一千個讀者有一千首《江雪》

《江雪》這首詩有兩重內(nèi)涵——第一重:與自我達成和解,找到自己的靈魂;第二重:與他人、與社會達成和解。其實,與自己相處是最難的相處,“與我和解”比“與世和解”包含更多的智…

2017-05-27

解放日報

錢乃榮說舊書店:書卷多情似故人

1962年,17歲的少年錢乃榮走進位于淮海路的上海舊書店時,千萬種關(guān)于活著的和活過的人的氣息,借由舊書,撲面而來。它們屬于眼下,又不屬于眼下。

2017-05-24

上觀新聞

是什么捆住了古籍數(shù)字化的手腳?

“目前的形勢下,正版數(shù)據(jù)庫能活下去就好,不敢奢望‘滅了別人’?!?/p>

2017-05-24

上觀新聞

牛津?qū)W者柯睿思:中國能引領(lǐng)第二次文藝復興嗎

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帶來了科學與藝術(shù)的革命,至今人類文明的星河上閃耀著500年前的光芒。現(xiàn)在有人說那個無可復制的時代再次來臨,當下即是第二次文藝復興。

2017-05-24

澎湃新聞

由“飛花令”說開去

古人酒令形式多樣,飛花令只是其中的一種。不管哪種形式,都要推舉一人為令官,其余人依令輪流飲酒、說詩詞,違令者罰酒。令官權(quán)力很大。

2017-05-21

中國文化報

對比讀書提高思維穿透力

所謂對比讀書法,就是對不同性質(zhì)、不同門類、不同地域、不同國別、不同時代的書進行對比閱讀。這種讀書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人開闊視野,提高觸類旁通的能力。

2017-05-18

人民日報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

90后有一種危機意識,我覺得很好。00后還沒有這個危機意識,因為年輕。年輕人要早一點覺醒,要有危機意識,越早地覺醒,你的人生就越燦爛。

2017-05-18

澎湃新聞

在朋友圈曬書就是“裝”嗎?

“即使被說成裝,我覺得在朋友圈曬書也比曬雞湯、曬吃、曬玩要有意義得多?!?/p>

2017-05-15

中國青年報

峨眉派:在武俠小說家的想象中誕生

因《江湖奇?zhèn)b傳》影響太大,一時“為武俠小說所迷的少年,更憧憬于峨眉的劍俠,而想去峨眉練習劍術(shù)”。至少到1935年,武術(shù)界已有人自稱是峨眉派了。

2017-05-15

北京晚報

數(shù)字閱讀凸顯三大隱憂

數(shù)字閱讀潮流勢不可擋,但文本低質(zhì)化亂象不容忽視,成為制約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隱患。

2017-05-12

人民網(wǎng)

傳承創(chuàng)新,守護民族民間文化

推動民間文化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化,首先要做好青少年一代傳承人的培養(yǎng)和扶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師徒承襲模式,讓民間文化事業(yè)后繼有人。

2017-05-12

光明日報

姐妹之爭:2017年驚悚小說的大熱題材?

提到驚悚題材,就不得不提糟糕的手足關(guān)系。自打人們開始寫故事以來,手足之爭一直都是故事發(fā)展的推動力。

2017-05-12

中國日報網(wǎng)

當文物遇到“文創(chuàng)”

古老的故宮,用了一種流行的方式詮釋了博物館該如何體現(xiàn)“文化+創(chuàng)意”。

2017-05-12

人民日報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