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詩歌正沿著第三代詩人的方向前進

“1986年詩歌大展”被海內外詩歌研究者視為中國詩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斷代縮影。此后,一大批第三代詩人的中堅創(chuàng)作,開啟了漢語新詩發(fā)展的新方向。

2016-11-07

南方都市報

品味古籍:文與書俱美的《蘭亭集序》

這種美感飄蕩在字里行間,只可會意,不能言傳,似有似無的玄妙,見首不見尾的情感,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又分明在眼前晃動,撫摸人心。

2016-11-07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網(wǎng)絡文學與當代現(xiàn)實生活

讀者在選擇這些作品時,選擇的是一種情調和趣味,粉絲讀者群是通過趣味“扎堆的”,通過閱讀中的互動,共同探討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獲得不同層面的精神生活體驗。

2016-11-07

光明日報

今天如何讀經典?

每個人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不同,讓所有的孩子用相同的標準讀古經,是拔苗助長。讀的多而不能用,知識就是死的

2016-11-07

光明日報

故鄉(xiāng)的傷害成就作家

故鄉(xiāng)并非今天我們坐在咖啡館里想象得那么單純。她溫暖過作家,也傷害過作家。似乎,她傷害得越深,作家們的成績就越突出。

2016-10-30

長江文藝雜志社

在中小學推廣國學經典重要,推廣甲骨文更重要?

每個甲骨文都是中華文化的語言符號,反映了一脈相承的風俗習慣、禮樂制度和思想智慧,對每個甲骨文的解讀都可能獲得一個生動故事的浸潤,這無疑比死記硬背的方式強多了。

2016-10-30

澎湃新聞

古典名著進中考能提高閱讀興趣嗎?

碎片化的“做題式”閱讀對于孩子們的幫助有多大呢?有家長向記者展示了某輔導機構推出的以“名著閱讀”為板塊的培訓內容,其中不少題目多模式化,多強調細節(jié)和記憶內容。

2016-10-30

北京晚報

四十年間,我們是如何“變著法”看魯迅的?

或許可以說,中國是什么樣的,就決定了魯迅被塑造成什么樣。對魯迅印象的變化,見證的是中國在變、我們在變。

2016-10-30

新京報

重開不到一年又關閉,民營小書店的生存環(huán)境依然惡劣

重開了一年不到的犀牛書店,因為各種原因,本月底又要被迫關門了。雖然這兩年實體書店經營有回暖的趨勢,但獨立小書店的生存環(huán)境依然很惡劣。

2016-10-27

澎湃新聞

傳統(tǒng)作家不屑于使用網(wǎng)絡詞匯

中國網(wǎng)民數(shù)量驚人,新詞句一樓一樓地出產。有的詞句剛一上傳隨即溺斃。有的大紅大紫,卻因“純屬惡搞”,在抽搐痙攣伸縮一段后被無情淘汰。

2016-10-27

長江文藝雜志社

兒童讀物中的隱喻:簡單不意味著缺乏深度

成年人總誤以為兒童讀物都是假的。然而幾十年后重溫這些書,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和小孩所想的一樣,即便我們無法找到語言來形容所想:因為這些故事介紹的是人類永生的優(yōu)缺點,是關于如…

2016-10-24

中國日報網(wǎng)

不要把諾貝爾文學獎當成對全世界文學的最終裁決

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學藝術的審美標準,這有時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成員所接受的教育、文學藝術教學、文化的氛圍,等等所決定的

2016-10-24

中國青年報

詩人越來越少,畫家越來越多

書畫論平方尺,詩歌論行。詩歌一行能賣多少錢呢?我不知道。反正書畫家越來越富態(tài),詩人越來越灰頭土臉。

2016-10-17

研讀

姓氏起源:古人如何取名字?

姓名本身的出現(xiàn),也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化,以及語言甚至文字的標準化,方才能夠逐漸定型,甚至說,姓氏和名字本身的出現(xiàn)順序,都在歷史的進程之中各有反復。

2016-10-17

澎湃新聞

四書五經中那些精華句子,您知道幾句?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教材。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2016-10-09

京報網(wǎng)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