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沒有“便宜”與“貴”之分。
*基金公司的營銷會誤導你嗎?
*大比例分紅為什么損害了你的利益?
基金也有便宜和貴之分嗎
這也許是國內基金投資者中間流傳最廣也是最奇特的一個誤解:1元凈值的基金比2元凈值的基金便宜。
雖然基金公司曾長期致力于消除投資者的這種誤解,但一個奇怪的事實是:在上一輪牛市的某一個階段,曾經有一段荒誕的年月,基金公司一面“教育”投資者高凈值和低凈值沒有區(qū)別,一面卻利用投資者的這種心理誘導投資者買基金。
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基金拆分和大比例分紅?;鸸緦⑦@當作一種營銷手段,使得基金的凈值快速回到1元附近,當時基金公司的說法是:“以滿足廣大投資者購買1元價優(yōu)質基金的投資需求?!?/p>
筆者所見過的更搞笑的說法是:“基金拆分的凈值歸一,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投資者的凈值恐高癥,而且基金凈值歸一后的全新起點也給投資者樹立了新的投資參照點,從而增加了投資者的心理愉悅感和投資舒適度,有利于幫助其長期持有基金?!?/p>
實際上,所有公司都知道這種“換湯不換藥”的營銷術是怎么回事,只是因為很少有人抵擋得住基金規(guī)模快速增長的誘惑。
據統(tǒng)計數(shù)據,大成基金旗下的大成精選在拆分前后,管理資產規(guī)模從不足5億元暴增至超過90億元,規(guī)模擴張近20倍;易方達積極成長基金在拆分后規(guī)模暴增15倍。只有極少數(shù)基金公司沒有陷入這種漩渦之中,大批大型基金公司,甚至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chuàng)新也未能免俗,交銀施羅德、建信、南方、景順長城、國投瑞銀等多家公司都將旗下的基金實施了拆分。
當然,基金的拆分或者說拆細(指將基金份額按照一定比例拆分成若干份的做法)并非一點作用都沒有,但并非是用在“凈值歸一”這一點上。對于交易型的基金來說,如果凈值太高,拆細則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流動性;而對于非交易型的基金而言,拆分的目的則更多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進入。
更快的變形術:基金分紅
不過,拆分需要獲得監(jiān)管層的批復,于是,基金公司的營銷人員又發(fā)明了一個類似的方法,或者說更離奇的招數(shù):大比例分紅。比如,凈值元的基金,可以通過實行大比例分紅,將元分紅出去,讓凈值降到1元。
對于基金公司來說,這種招數(shù)適合在大牛市中使用,因為基金公司的意圖仍然是擴大基金的資金規(guī)模,在吸納更多份額進入的同時,還要保證原有的多數(shù)分紅會以紅利再投資的方式流回到基金中,或者基金的新增份額大幅超過原有份額,這都依賴于十分高漲的牛市氛圍。
不過在牛市中,這種招數(shù)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鸱旨t是要兌現(xiàn)收益的,而大比例分紅也就要求基金大幅兌現(xiàn)浮盈,賣出股票。在市場上行的時候,這樣的做法會損害原有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上面提到的基金拆分并不會要求基金兌現(xiàn)浮盈賣出股票,這也是兩類“障眼法”的不同之處。
中金公司曾對2007年初實施大比例分紅的20多家基金作過統(tǒng)計,那些過往業(yè)績大多優(yōu)良的基金,在大比例分紅前后的一個月時間中,業(yè)績表現(xiàn)比同期所有基金整體水平低,同時也大幅低于同期的指數(shù)漲幅。
每一個商業(yè)機構都有其利益訴求,在這一點上,基金公司和其他的行業(yè)并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