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琕與戰(zhàn),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縱兵乘之,魏眾免者十一二,收其兵糧牛馬器械,不可勝數(shù)。振旅還京師,遷太子左衛(wèi)率,進爵為侯,增邑六百戶。十一年,遷持節(jié)、督豫、北豫、霍三州諸軍事、信武將軍、豫州刺史,領(lǐng)南汝陰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長,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為將及居州郡,能與士卒同勞逸。身衣不過布帛,所居無帷幕衾屏,行則飲食與廝養(yǎng)最下者同。其在邊境,常單身潛入敵庭,伺知壁壘村落險要處所,故戰(zhàn)多克捷,士卒亦甘心為之用,高祖雅愛仗之。在州四年,卒。贈左衛(wèi)將軍。謚曰剛。子巖夫嗣。
張齊,字子響,馮翊郡人。世居橫桑,或云橫桑人也。少有膽氣。初事荊府司馬垣歷生。歷生酗酒,遇下嚴酷,不甚禮之。歷生罷官歸,吳郡張稷為荊府司馬,齊復(fù)從之,稷甚相知重,以為心腹,雖家居細事,皆以任焉。齊盡心事稷,無所辭憚。隨稷歸京師。稷為南兗州,又擢為府中兵參軍,始委以軍旅。齊永元中,義師起,東昏征稷歸,都督宮城諸軍事,居尚書省。義兵至,外圍漸急,齊日造王珍國,陰與定計。計定,夜引珍國就稷造膝,齊自執(zhí)燭以成謀。明旦,與稷、珍國即東昏于內(nèi)殿,齊手刃焉。明年,高祖受禪,封齊安昌縣侯,邑五百戶,仍為寧朔將軍、歷陽太守。齊手不知書,目不識字,而在郡有清政,吏事甚修。
天監(jiān)二年,還為虎賁中郎將。未拜,遷天門太守,寧朔將軍如故。四年,魏將王足寇巴、蜀,高祖以齊為輔國將軍救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