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

蔣勛說文學之美 作者:蔣勛


下面我們看晏殊的一首《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的作者一直有爭議,很多人認為是馮延巳寫的,到現(xiàn)在都沒有定論。尤其是下闋的“昨夜西風凋碧樹”,很多人認為是馮正中的句子。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注意前面講的珠簾、碧紗,現(xiàn)在講到的羅幕,你能夠從宋詞中感受到宋代的生活空間非常有趣,不是一堵墻,而是一種轉(zhuǎn)換空間。

下闋是特別重要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選了三句宋詞,來說明人生三個不同的境界,第一個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從現(xiàn)實上來說,“昨夜西風凋碧樹”就是昨天晚上因為一陣西風吹起,綠色的樹葉紛紛掉落,繁密的遮掩不見了,所以“獨上高樓”后可以“望盡天涯路”(當然也有“望斷天涯路”的說法),可以看到很遙遠的路。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講,這個句子只是一個畫面,可是王國維將它引申為人生的第一個境界?;钤诜比A當中時,其實很難對生命有所領悟,對生命的領悟常常開始于繁華下落的那個時刻,就是我們曾經(jīng)講過的“頹廢”。這個“頹廢”不是世俗所講的頹廢,而是有很高的反省和自我沉淀的意義在里面。如果你一直在春天和夏天的話,你就沒有機會去留戀春天和夏天,你留戀春天和夏天是因為春天和夏天要過去了?!白蛞刮黠L凋碧樹”,葉子落下了你才開始有感悟,才對生命有眷戀和珍惜。

王國維認為人生的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你必須癡情,必須像柳永講的身體越來越瘦(“衣帶漸寬”),卻一點都不后悔?!盀橐痢笔菫橐粋€人,為一個對象;“消得人憔悴”,這是癡情。第二個境界是一個癡迷、執(zhí)迷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是最長久的,也是最痛苦的。第一個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個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時候非常難堪,非常尷尬,也非常分裂。有人過不了這一關,達不到第三個境界。

王國維認為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幾乎要放棄了,因為你“眾里尋他千百度”,卻怎么找都找不到,已經(jīng)絕望到不找了,可是“驀然回首”,他其實就在那里。要找的人或物一直在那兒卻看不到,是因為我們太執(zhí)著了,所以又回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它并沒有變。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一直是我向許多朋友推薦的一部書,因為我覺得他雖然是在談詞,可是也借助詞談了生命中非常復雜的內(nèi)容和非常豐富的過程。我希望大家在讀像晏殊這一類詞的時候,能夠了解到它不僅是對客觀景象的描述,更是對心境的處理。王國維的“三境說”還有一個意思:晏殊是北宋詞最早的領悟,接下來必須要經(jīng)過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個境界之間并不存在誰比誰高明的問題,而是說第一個境界、第二個境界、第三個境界都必須是自我完成的,它只是對個人來講,所以并沒有比較。但是要想自我完成或達到第三個境界,感悟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我選講晏殊詞的原因:他是北宋詞感悟的起點。特別是他盡管榮華富貴一生,卻可以用一種很平淡的方式寫自己生命中現(xiàn)實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