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是一種記憶。
每次從京城回家,只要時間許可,我都要執(zhí)意從烏魯木齊乘車走回伊犁,為的是重新走過我記憶中的世界。
是的,每當(dāng)從三臺附近的緩山背后汽車躍出淺谷的剎那,在眼前驀然展現(xiàn)的,是與沿途赤裸的山脈、褐色的戈壁、偶或閃過的綠洲截然不同的另一種記憶的世界。就連天的藍色與山頂?shù)姆e云都與眾不同。這種蔚藍與潔白的記憶,始終在我的眼前浮動,宛若夢境。
夏日里,一片充滿生命律動的綠色,讓你周身的血液與賽里木湖的水波一起涌動,一種甜蜜、一種欣喜、一種松弛自心底漾起,在周身緩緩彌漫開來,最終讓你沉浸在一種感覺中,也許這就是由衷的從心底贊嘆的感覺。
冬日里,在那一片白色中,逶迤的群山之襟,垂掛著墨色的云杉叢林,在蒼穹之下,給人一種沉靜、一種感悟、一種啟示。雪被下的山與嶺的線條都顯得那樣柔和,讓人怦然心動,心頭感到無比的溫暖。的確,這里的冬景都是這樣的無與倫比。
《長春真人西游記》在記述道家先尊丘處機于公元1221年農(nóng)歷9月25日途經(jīng)賽里木湖畔時,不無贊嘆道:“忽有一池,方圓幾二百里,雪峰環(huán)之,倒影池中,師名之曰天池。延池正南下,右峰巒峭拔,松樺陰森,高逾百尺,自巔及麓,何啻萬株。眾流入峽,奔騰洶涌,曲折彎環(huán),可六七十里。……薄暮宿峽中。翌日方出,入東西大川。水草盈秀,天氣似春。”丘處機則即興賦詩留下了“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的詩句。
林則徐當(dāng)年被充軍經(jīng)過這里,也寫下了具有贊美詩般富有韻味的日記。徐公沿途郁積的心情,在這里變得豁然開朗,充滿陽光?;蛟S是他被貶謫以來難得擁有的幾天好心情。
面對這里獨特的美景,林則徐在日記里大加贊美,那幾天的日記充滿了抒情的筆調(diào)。讓人覺著,林則徐不僅僅是一位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更是一位抒情詩人。
的確,當(dāng)沿著不可思議的賽里木湖駛過那個看似十分低矮的松樹頭子隘口時,又是一番全新景象舒展在眼前。莽莽蒼蒼的群山,密布的森林,舒緩的草原,剎那間奔向你來,令你猝不及防,令你目不暇接。應(yīng)當(dāng)說,那不只是一種記憶,那是一種氣勢,那是一種境界,那是一種胸懷。于是,伊犁的門扉就從這里為你開啟……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