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留著尼布甲尼撒二世[1]那樣的胡子,眼睛深陷,但身材修長,體格健壯。他大概四十多歲,堅持游泳,還在第63街的基督教青年會(我頭一次到紐約就是住在那的)鍛煉,結果,他的身體和比他年輕得多的人一樣健康。他的思緒和思維從沒停歇過,就像在暴風雨中坐船的乘客一樣,動蕩不已。有的時候,他看上去就像是患了偏頭疼,好像偏頭疼那灰色的沉重翅膀掃過了他的眼睛一樣。緊接著,他又會靜靜地算計著什么,那股熱情只針對他自己一人——然后就大聲說:“去他的。”他很少注意他周圍的人在說些什么,因為他正在凝聚他的下一股怒氣——因為他的大部分話語都是怒氣沖沖的,怎么誘騙他,都無法讓他不那么做。
哈羅德和道格一起住了八年或者九年。道格很禮貌,很恭敬,即使在哈羅德說一些牽強得很荒唐的話時,道格也只是把頭歪向一邊,微微抬著頭,好像他只是在試圖聽懂一種來自更高處、叫聲更快的新的鳥叫聲。道格是個大個子,笑聲很低沉??稍诠_德身邊,他并沒多大市場。我想,他大概已經(jīng)斷定,哈羅德是個怪人,也是個天才,即使是來自他的侮辱,最終也是沒有惡意的??傻栏裨谝凰搅W校教生物,要花很多時間批改作業(yè)、備課、輔導、上課,而哈羅德的表現(xiàn)卻像是有足夠的錢,可以到處閑逛——可以干涉他人的事務。
我不太記得查理是干什么的了,雖然我肯定有人告訴過我了(在問陌生人他們是干什么的這一點上,美國人從來就不會猶豫的)。我想,他應該是個數(shù)學老師,后來又到阿迪朗達克山脈制衣去了。他不太經(jīng)常在,可在任何場合,他似乎都比道格更像是哈羅德的男朋友,雖然哈羅德曾告訴我,他們三人都是戀人。公寓很大,足夠他們三個人住,每個人甚至還可以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哈羅德總是四處覓食。他花在基督教青年會的相當一部分時間沒有用在游泳上。知道他是誰的人都說,他是艘不知疲倦的隱秘的巡洋艦。
哈羅德很少談他自己的作品,但他喜歡發(fā)布關于文學和如何寫作的宣言。他特別熱衷于給別的作家——甚至比他年紀更大、更加成功的作家——提建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一直都聽到關于他的離奇故事,然后是更加離奇的故事。戈登·利什是他偉大的辯護者,是克諾夫出版社的頂級編輯,實際上就是發(fā)明式微化的人。顯然,戈登直接走進他老板——鮑勃·戈特利布的辦公室(他的事業(yè)是從編輯《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開始的,甚至還是勸說約瑟夫·海勒把題目從《第十八條軍規(guī)》改成《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那個人),說了類似這樣的話:“你出版了幾本好書,鮑勃,可你死了以后,沒什么東西會讓人們記得你。現(xiàn)在你有機會出版普魯斯特的書了——可你得開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但不要要求看那書,一頁都不要看。”
那時候,哈羅德已經(jīng)和法拉、斯特勞斯與吉魯特出版公司簽約了,但他們付給他的錢相對較少——而且,他們也不樂意像他所要求的那樣重視他。哈羅德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編輯,而是好幾個編輯。他要他們和他一起看他已經(jīng)寫完的幾千頁書。就大家所知道的,他已經(jīng)好幾年沒有給出版社送稿件了。他們不情愿把他們的所有人力資源都歸他使用,這惹惱了哈羅德。戈特利布接受了這個挑戰(zhàn),開了那張支票。
[1] 尼布甲尼撒二世,古巴比倫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