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小說作為文體(6)

守夜人囈語 作者:敬文東


小說對正史文體最大的“解構(gòu)”、“顛覆”還在于對情的張揚(yáng)。正史文體認(rèn)為,當(dāng)“水”(性)不動常寂時,性就善,就能催生出君子圣人,因而也就最講義;反之,當(dāng)水動時,性就亂,就有惡,就會釋放出一溜兒小人,當(dāng)然也就唯利(財(cái)、貪)是舉。而情正是惡的變種,正如同利一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于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情順”不是目的,“無情”才是宗旨。 正史話語所謂的“萬惡淫為首”,并不是要見了生殖器才有的驚呼,是只要見了“白胳膊”就大驚小怪的常舉。 而“小說者”能將這種貌似神圣的說教“頃刻提破”。 “天理”、“道”(無論是儒家的“道”還是道家的“道”)向來是正史話語中萬事萬物的本體和親娘,小說則有自己的“宇宙創(chuàng)生論”:“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相環(huán)生?!?“上天下地,資始資生,罔非一情字結(jié)成世界”,“情也,即理也?!?——情是創(chuàng)生世界的本體,“理”只是情的派生物,頂多是與情同一的玩意兒。小說這樣做,有一個先在的目的:“借男女之情真,發(fā)名教偽藥?!?——不過是沒有來得及使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解構(gòu)”一詞罷了。而一向被正史話語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儒家經(jīng)典,在作為野史文體的小說眼中,也只能是“《六經(jīng)》皆以情教也”,比如“《易》尊夫婦,《詩》首《關(guān)雎》,《書》序嬪虞之文,《禮》謹(jǐn)聘奔之別,《春秋》于姬姜之際詳然言之”。 在正史話語看來,當(dāng)然是一派胡言的野狐禪,卻正是小說天然要顛倒正統(tǒng)世界感的命定結(jié)果。李漁也隨聲附和:“《五經(jīng)》、《四書》、《左》、《國》、《史》、《漢》”,“何一不說人情?” 這正是釜底抽薪的諷刺新戰(zhàn)術(shù):你正史話語口口聲聲稱道的本體“天理”,在小說看來不過是情的派生物,而且你自己的經(jīng)典中也有的是這號玩意兒!所以,紀(jì)曉嵐代表正史話語指斥小說“大凡風(fēng)流佳話,多是地獄根苗”的色厲內(nèi)荏, 實(shí)在是用處不大;倒是“小說家流”西湖漁隱陰陽怪氣地為正史文體化去了一點(diǎn)兒小尷尬:“喜談天者放志于乾坤之表,作小說者游心于風(fēng)月之鄉(xiāng)?!?——頂好你去你的“乾坤之表”,我去我的“風(fēng)月之鄉(xiāng)”,咱哥倆井水不犯河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