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文心雕龍》為基礎(chǔ)建構(gòu)中國文學(xué)理論體系(7)

中西新舊的交匯 作者:黃維樑


五、次體系“六觀法”及其應(yīng)用

正因為六觀法在批評作品上切實可行,筆者在應(yīng)用《 文心雕龍 》的種種理論之際,特別對六觀法珍重而采用之,更希望發(fā)揚而光大之。近年筆者用六觀法或《 文心雕龍 》其他理論析評過屈原的《 離騷 》、杜甫的《 客至 》和《 登高 》、范仲淹的《 漁家傲 》,魯迅的《 藥 》和《 祝福 》、錢鍾書的《 圍城 》等小說,余光中的《 聽聽那冷雨 》等詩文,白先勇的《 骨灰 》、李元洛的《 月光曲 》等散文,以及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的《 我有一個夢 》( “I Have a Dream” ),其中對六觀法的應(yīng)用特別多。從上述篇名可見,六觀法和《 文心雕龍 》的其他理論,適用于古今中外不同體裁的作品。

說到析論外國文學(xué),筆者計劃繼續(xù)以華治洋,用劉勰的“麗辭”說去分析愛爾蘭才子王爾德( Oscar Wilde )的警語雋句,用劉勰的“事類”和“通變”理論去析論美國9·11“恐怖襲擊”的詩《 這一秒:來了 》( “This Second:Coming” )(15)?!?文心雕龍·原道 》開宗明義說:“文之為德也大矣!”我們或許可以說:“《 文心 》之為德大矣!”歐立德( 即上面提到的艾略特 )的現(xiàn)代主義扛鼎之作《 荒原 》( “The Waste Land” ),也得以從六觀法剖其情、析其采?!?定勢 》篇“自近代辭人,率好詭巧,……厭黷舊式,故穿鑿取新,……似難而實無他術(shù)也,反正而已”之論,特別適用于《 荒原 》和其他種種“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文本,只要把《 定勢 》篇的貶抑語意略為調(diào)整就可以了。

中國古代文論“轉(zhuǎn)換”而成的現(xiàn)代理論,以及經(jīng)轉(zhuǎn)化而建立起來的新理論體系,就如陳伯海所期待的,要具備“應(yīng)用”即實用價值。從上述已做或?qū)⒆龅姆N種看來,六觀法和《 文心雕龍 》其他理論的應(yīng)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