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引發(fā)的連鎖反應是各級領導始料不及的。原先已經解決問題的一些上訪群眾,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民生救助的傾斜,吃虧了,于是重又踏回上訪之路。當然,重新上訪的訴求,不是沒有得到照顧性救助,而是各種各樣的涉法理由,諸如事實沒弄清、程序不合法、接訪人員態(tài)度不端正,等等。而問題尚未解決的一些上訪群眾,有民生傾斜的化解實例比著,要價更高了,有的上訪群眾省、市信訪部門干脆不去了,直奔北京,直奔天安門、使館區(qū)等地,創(chuàng)造條件進入國家信訪部門的通報中,以給當?shù)仡I導傳導壓力。
如此一來,壓力傳導開始變異。
上訪越來越多,像割韭菜一樣沒完沒了,而且上訪的直接指向是北京。
把人接回的任務越來越重,不僅設區(qū)市在北京設接人機構,而且一些上訪人數(shù)多的縣(市、區(qū)),也在北京派駐專司接訪的車輛、人員。
上訪——通報——接人,不只是多邊力量的拉鋸,而且是更深層次的惡性循環(huán)。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截訪、穩(wěn)控措施紛紛出臺了。
簡單說,截訪,就是把上訪群眾在進到北京之前攔截下來。穩(wěn)控,就是把攔截下來包括從北京接回的上訪群眾,派人死盯死守,下地干活跟著、上街買菜跟著、走親戚串門跟著,就是不讓去北京,去進入國家信訪部門的通報行列。
穩(wěn)控的責任部門是鄉(xiāng)鎮(zhèn)以上黨政機關,穩(wěn)控的責任人是各級公務員,包括黨政領導,穩(wěn)控的重點時段是每年的全國“兩會”,以及類似北京奧運會、黨的十八大等黨和國家重大國事活動期間,穩(wěn)控的方法五花八門,且花樣翻新。有的受領穩(wěn)控某上訪人的任務后,該上訪人是男性,好喝兩口,便每天提著當?shù)禺a的白酒,帶上花生米、熟食,陪著上訪人喝,一直喝到都迷糊了才散,第二天還來喝;有的上訪人不愛喝酒,就喜歡打麻將,負責穩(wěn)控的就陪著打小麻將,從早打到晚,且要拿捏好輸贏的分寸,讓上訪人小贏,不能讓他輸?shù)貌淮蛄巳ド显L,因為隔天還要來陪打;有的領著上訪人到外地旅游;有的跟上訪人說好,只要不去北京訪,每天給一百塊錢,當天兌現(xiàn);還有的把穩(wěn)控對象集中到當?shù)仫L景區(qū)學習,每天早上由鄉(xiāng)鎮(zhèn)干部領著來,傍晚領著回,白吃白喝白游覽,還不用掏門票。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地方換了招數(shù),雇專門的保安在穩(wěn)控對象家門外盯著,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上訪人一出門就報告,責任部門的人就趕過去做工作,無論如何不讓去北京。當然,重大國事活動結束,類似穩(wěn)控也就結束。一般情況下,重大國事活動結束,上訪群眾進京訪的數(shù)量隨之減少。
有人指責這種穩(wěn)控是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嚴重違反人權。筆者以為,對上訪群眾死盯死守這種做法本身,是很不恰當?shù)?,確有限制上訪人人身自由的嫌疑。但問題的嚴重性似乎沒有達到顯系違法的程度。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的穩(wěn)控違法行為,筆者不敢說沒有,但不會很多,更不會帶有普遍性,因為基層干部這點法律常識都有,犯不著因為領導交給的工作端掉自己的飯碗,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至于有人膽子賊大,把對上訪群眾的穩(wěn)控變成赤裸裸的非法拘禁,那你拘不了人家一輩子,重大國事活動結束即穩(wěn)控解除,上訪群眾會饒了你了?他們會用沒完沒了的越級上訪,叫你長時間不得安生。
有人評說中國的維穩(wěn)經費耗資巨大,不無道理。但面對時下井噴似的各種社會矛盾糾紛,我們似乎該換個角度思考: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手里的錢不干這事就得干那事,花點在上訪群眾身上,也不匡外。畢竟重大國事活動不讓上訪群眾到北京去纏訪、鬧訪,也是一件大事,也得花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