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周濟的詞學(xué)理論與詞創(chuàng)作

近代詞史 作者:莫立民


第二章 周濟和常州詞派的發(fā)揚光 大·兼說道、咸常派名家 一、周濟的詞學(xué)理論與詞創(chuàng)作 研究近代詞史,必然要講到周濟,周濟是晚近詞史上一位繼 往開來、不可回避的人物。周濟(1 78 1—1 839),字保緒,號未齋, 又號止庵,別號介存居士。江蘇荊溪(今宜興)人,嘉慶十年 (1 805)進士,官淮安府教授。少與李兆洛、張琦、包世臣訂交,以 經(jīng)世之學(xué)相激勵,兼通兵家言,習(xí)擊刺騎射。曾佐大僚偵緝淮北 梟徒,屢敗擒之。后退隱南京春水園,潛心著述,成學(xué)術(shù)著作《晉 略》八十卷《、說文字系》四卷《、韻原》二卷。詩文著有《介存齋 集》。詞學(xué)著作編有《宋四家詞選》《,詞辨》,并附其論詞著述《介 存齋論詞雜著》。自著有《味雋齋詞》,一名《存審軒詞》。周濟早 年意氣豪邁,藝貫文武,曾橫刀立馬,效命疆場,爾后又退隱江 湖,潛心學(xué)術(shù)。他對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均有較深的感受,是一 個不徒事考據(jù)、播弄辭章而有務(wù)實求新精神的學(xué)者和詩人。 在晚清文學(xué)史上,周濟是被晚清以來不少史家和學(xué)者關(guān)注 較多的人。《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傳·文苑傳》卷七二均為 其立傳。晚清人為其獨立撰寫傳記的則有魏源《荊溪周君保緒 傳》、徐士芬《書周進士濟》、沈銘石《周止庵先生傳》以及丁晏的 《止庵先生家傳》,而散見于晚清以來各種詩話、詞話、筆記有關(guān) 7 9 其軼事的記載也為數(shù)不少,這些文獻大多肯定周濟在晚清詞學(xué) 史上繼往開來的地位。蔣敦復(fù)《芬陀利室詞話》卷一贊他“:近來 浙吳二派,俱宗南宋,獨常州諸公,能瓣香周秦以上,窺唐人微 旨,先生其眉目也。"譚獻在《篋中詞》卷三評他“:推明張氏之旨 而廣大之,此道遂與著作之林,與詩賦文筆同其正變也。”徐世昌 《晚晴移詩話》說他“:文逼近大云山房 ,詩乃似小倦游閣,詞亦于 同州皋文、申耆諸家之外別開蹊徑。”袁行云《清人詩集敘錄》卷 五十八肯定他“:詞亦名家,詩則別具有賞識焉。”盧前在《望江 南·飲虹簪論清詞百家》中贊譽他“:長明燈,推闡四家評,信有傳 燈詞辨在 ,姜張妙處亦天成 ,對壘始周生。” 周濟之所以受到清季以來如此之多的學(xué)者的喝采,之所以 能夠在他們心目中奠定清季詞壇“推明張氏之旨而廣大之”的繼 往開來的“眉 目"地位 ,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對常派 詞學(xué)在理論上的修正、潤色,推明其旨而廣大之,成為常州宗風(fēng) 發(fā)揚光大的關(guān)鍵人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詞的創(chuàng)作有不俗的 表現(xiàn),有著獨到的造詣,和他的詞學(xué)思想互為補充、交相輝映。 周濟的詞學(xu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介存齋論詞雜著》《、詞辨序》、 《宋四家詞選序論》幾篇著述中。其詞學(xué)思想主要由三個方面建 構(gòu)而成。 一是尊詞體,詞學(xué)體制和內(nèi)容上的“詞史"論。 周濟云 : 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 己溺 己饑,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xué)問、境地,莫不有由 衷之言。見事多,識理透,可為后人論世之資。詩有史,詞 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若乃離別懷思,感士不遇,陳陳 相因,唾瀋互拾,便思高輯溫韋,不亦恥乎? (《介存齋論詞 雜著》)  這是周濟一段非常著名且被學(xué)者廣泛引用的詞論。復(fù)旦大 學(xué)編撰的七卷本《中國文學(xué)批評通史·清代卷》評周濟的這段“詞 亦有史"論說“:‘詩史’是后人對具有廣泛現(xiàn)實內(nèi)容和強烈社稷 意識的杜甫詩歌的概括,周濟認為詞的創(chuàng)作也要將描寫、反映這 類內(nèi)容和意識擺在首位,這就是‘詞亦有史’的含義。他要求詞 人時刻關(guān)心家國的安危盛衰,民眾的饑寒困苦,在混濁昏暗的政 治、吏道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高亮的節(jié)操,詞篇即是镕鑄這些 思考、感慨、品操而成,借以提供時代盛衰變化的真實圖景,成為 ‘后人論世之資’,這樣才有可能在詞壇‘自樹一幟”’。嚴(yán)迪昌先 生在《清詞史》中論及這段話時說“:周濟在這段話中說的‘盛 衰’,是指的時代、社會的盛衰現(xiàn)實,而那‘感慨’正是對時代社會 的感慨,是身處其境的感受。這是一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命脈,生氣活 力的由來。周濟明確提起這一總體性命題,無疑是高屋建瓴之 論,也是順應(yīng)時勢的清醒的文藝觀念。"又說“:這種立論,是與他 客觀地認識到作家各自的性情、學(xué)問、境地——即處在社會地位 與境遇遭際有差異分不開的,這在歷代詩論詞論中誠屬很難得 的平允之見。”以上兩家對周濟“詞史論”的評述很好地揭示了此 論點的本質(zhì),當(dāng)為深切之論。 二是詞學(xué)創(chuàng)作方法上的寄托論。“非寄托不入,專寄托不 出。” 周濟云: 初學(xué)詞求有寄托,有寄托則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 格調(diào),求無寄托,無寄托則指事類情,仁者見仁,知者見智。 (《介存齋論詞雜著》) 夫詞,非寄托不入,專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 觸類多通,驅(qū)心若游絲之掛飛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蠅翼,以 無厚入有間。(《宋四家詞選 目錄序論》)  這又是兩段非常有名而被學(xué)者廣泛征用和評論的詞論。復(fù) 旦大學(xué)的《中國文學(xué)批評通史》對這兩段話也有評述《,通史》說: “詞有寄托,是指詞人將 自己內(nèi)心特定的幽思、想望、感慨,通過 對一事一物的刻畫摹狀,具體而微地表現(xiàn)出來,其精美之境是能 夠做到假類畢達,意物相稱,表里相宣,斐然成章。"“無寄托之詞 并不是降低詞的內(nèi)涵標(biāo)準(zhǔn),而是要求將詞人的特定寄托轉(zhuǎn)化成 為具有廣泛涵蓋性和包容性的意念,并將其包含在豐厚、飽滿、 經(jīng)得起多種角度觀賞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此時,詞人已經(jīng)不是故 意要將 自己的寄托填塞到詞里去,而是他的識見學(xué)養(yǎng)和藝術(shù)造 詣已經(jīng)達到出神人化,‘冥發(fā)妄中’,深淺皆宜,無所不遂的高妙 境地,其詞篇雖無專門的寄托可言,但是作品所包蘊的思致卻更 加豐滿、深邃,而且更具有啟發(fā)性。"“因此,從有寄托到無寄托實 是詞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一次升華和飛躍。”嚴(yán)迪昌先生在《清詞史》中 則評論道“:周濟從如何‘人’,怎樣‘出’兩個方面分析‘非寄托不 入,專寄托不出’這一命題,同時注重描述能‘人’能‘出’所造成 的審美效果,以論證非‘人’不可,又非‘出’不可(不能‘專寄托不 出’)的道理??偲饋砜?,他所闡述的由‘人’到‘出’的過程;就是 從有技巧、講技巧到‘無技巧’的過程。所謂‘無技巧’實系‘大 巧’,是最高的技巧。用另一種說法來闡解,即先運技猶如庖丁 解牛,要能‘以無厚入有間’;其效果則是人之也微而出之也厚; 而想進入這境界,必須靠積累,以求厚積薄發(fā)。"兩家對周濟詞學(xué) 理論“寄托”說的剖析,有如其對周濟“詞史"說的剖析一樣,言簡 意賅,能夠把握此論的精髓神韻,對我們研究周濟的詞學(xué)思想具 有啟發(fā)性 。 三是建詞統(tǒng),詞史發(fā)展的“正”“、變"論。 周濟云: 古稱作者,豈不難哉 ! 自溫庭 筠、韋莊、歐 陽修、秦觀、周邦彥、周密、吳文英、王沂孫、張炎之流,莫不蘊藉深 厚,而才艷思力,各騁一途,以極其致。譬如 匡廬、衡岳, 殊體而并勝,南威、西施,別態(tài)而同妍矣。……南唐后主 以下,雖駿快馳騖,豪宕感激稍漓矣。然猶皆委曲以致其 情,未有亢厲剽悍之習(xí),抑亦正聲之次也。(《詞辨序》) 問途碧 山(王沂孫‘),歷夢窗 (吳文英 )、稼 軒 (辛棄 疾),以還清真 (周 邦彥 )之渾化。(《宋 四家詞選 目錄序 論》) 周濟寫《詞辨序》在嘉慶十七年(1 8 1 2 ),時年三十二歲。其 《宋四家詞選》刊刻于道光十二年(1 832 ),時年五十二歲。前者 重在辨別正變,后者旨在建立詞統(tǒng)。周濟編選兩書時的目的很 明確,就是為了糾正浙派流弊和拓展張惠言的詞學(xué)理論,為學(xué) 詞、治詞者開辟一條康莊大道?!对~辨》力辨詞學(xué)的正變二途,其 中所說的“正聲"是指“蘊藉深厚”符合溫柔敦厚詩教的詞篇。 《詞辨》列為“正聲"的詞人有:溫庭筠、韋莊、歐陽修、秦觀、周邦 彥、周密、吳文英、王沂孫、張炎等《;詞辨》所說的“變聲"是指“豪 宕感激"而又“委曲以致其情”的詞作。其中屬“變聲”的詞人有 李煜、范仲淹、蘇軾、辛棄疾、姜夔、陸游、劉過、蔣捷等。從周濟 的“正變”劃分我們可以看出,周濟主要以婉約詞為“正"宗,而以 豪放詞為“變”體。然而,周濟到了晚年卻淡化了詞學(xué)觀中“正"、 “變”的觀念。首先,他在《宋四家詞選》中將豪放詞人辛棄疾列 為宋四大詞家之一,與周邦彥、吳文英、王沂孫處于同等的地位; 其次,他在《宋四家詞選》中明確提出“問途碧山,歷夢窗、稼軒, 以還清真之渾化”的學(xué)詞、治詞之途徑;至此,中國古代詞學(xué)的詞 統(tǒng)在周濟心目中已由“正”“、變”二途合而為“正"“、變"交融的一 途了“,正"“、變”森嚴(yán)的壁壘在周濟的胸中已經(jīng)消融。 周濟的詞學(xué)思想,發(fā)揚光大了張惠言的詞學(xué)理論,除了這些被大家廣泛討論的議題外,他還有一些重要的詞學(xué)思想值得我 們?nèi)ネ诰?: 1、詞風(fēng)格上的“渾厚”論。周濟日“:讀得清真詞多,覺他人 所作,都不十分經(jīng)意。鉤勒之妙,無如清真。”《( 介存齋論詞雜 著》)又日“:清真渾厚,正于鉤勒處見。他人一鉤勒便刻削,清真 愈鉤勒愈渾厚。"《( 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從周濟的諸多論述中 我們可以看到,他把“渾厚"作為其重要詞學(xué)審美理想。 . 2、作家創(chuàng)作主體的“才情"論。周濟認為“:稼軒不平之鳴, 隨處輒發(fā),有英雄語,無學(xué)問語。故往往鋒穎太露。然其才情富 艷,思力果銳,南北兩朝,實無其匹,無怪流傳之廣且大也。”“稼 軒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曠故情淺。稼軒縱橫故才大,白石局促故 才小。99《( 介存齋論詞雜著》)強調(diào)“才"“、情”在創(chuàng)作優(yōu)美動人詞 作中的重要作用,為止庵詞學(xué)中的真知灼見之處。 3、詞創(chuàng)作方法上的“空”“、實"論。周濟認為“:初學(xué)詞求空, 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精力彌滿。"“北宋詞,下者 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 實,且能無寄托也。"《( 介存齋論詞雜著》“) 夢窗立意高,取徑遠, 皆非余子所及。惟過嗜饉釘,以此被議。若其虛實并到之作,雖 清真不過也。99《( 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應(yīng)該指出,周濟這里所 說的“空",是指詞中形象的空靈生動,透徹玲瓏,如空潭瀉春,柳 絮拂空,所講的“實",是指每一首詞均應(yīng)有真情實感和充實的社 會生活內(nèi)容。求空求實和空實的統(tǒng)一無疑是周濟詞學(xué)思想的又 一閃光點。 與周濟的詞學(xué)理論和詞學(xué)思想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的詞 創(chuàng)作一向很少有人問津。迄至今日,還沒有一篇論文論述他的 詞創(chuàng)作,研究的局面顯得相當(dāng)?shù)某良拧? 周濟的詞結(jié)集為《味雋齋詞》(又名《存審軒詞》)。對《味雋 齋詞》,清季一些詞學(xué)家曾經(jīng)有過簡單的論評。丁紹儀《聽秋聲 館詞話》卷十一說他讀周止庵的詞覺得“清雋輕圓,初不覺其意 在諷刺"“,言外俱有意在”。蔣敦復(fù)《芬陀利室詞話》卷一說他 “借得先生《存審軒詞》一卷讀之,是真得意內(nèi)言外之旨"“,纏綿 婉約中,得深厚之致”。而吳梅則在《詞學(xué)通論》中指出了周氏詞 存在的問題。“止庵 自作詞,亦有寄旨,惟能人而不能出耳。如 《夜飛鵲》之‘海棠’《,金明池》之‘荷花’,雖各有寄意,而詞涉隱 晦,如索枯謎,亦是一蔽。"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味雋齋詞》究竟呈現(xiàn)了怎 樣的風(fēng)貌呢? 是“清雋輕圓"、“得意內(nèi)言外之旨"還是“如索枯 謎"? 下面,我們將對周濟的《味雋齋詞》作具體地評析。 就題材而言《,味雋齋詞》大致可以分成六類: 第一類悲士不遇詞。周濟少年得志,嘉慶十年(1 805 )他年 方二十四歲就進士及第,這令他意氣風(fēng)發(fā),使得本來就“喜觀古 將帥兵略,兼習(xí)騎射擊刺"《( 清史稿·周濟傳》)“,我為善戰(zhàn)千夫 長,君是能耕萬戶侯"(周濟《介存齋詩》),并有心拯世的他似乎 看到了自己在政治上赫赫揚揚、建功立業(yè)的美好前景,然而,他 后來在政治上的發(fā)展并不如意。先是銓選知縣,后又改就淮安 府學(xué)教授,不久他就托病辭職,從此便息影南京春水園,一心著 述。這樣的經(jīng)歷也許是周濟心中永遠的痛,他的無奈與失望也 可想而知。他在其不少詞作中抒發(fā)了自己“不遇”的無奈與失 望。《湘春夜月·滄州道中見女子鬻伎》詞就是此類詞中較典型 的一 闋 ,詞 日: 恁天涯,幾人煙水 浮查。不信霧鬢風(fēng)鬟,都付與楊花。 亂蹴秋千紅影,隔淥波青粉,柳外誰家? 算吹簫那是,珠簾 十里,煙晚香斜。 扁舟倦客,安排清淚,重賦琵琶。值 得泛瀾,渾未要、回?zé)魡揪?,低訴年華。明宵何處,料相隨、氣 只有昏鴉。向淡月,祝眉痕兩點,依他纖影,休被云遮。 詞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坎坷淪落之感顯 而易見。 第二類惜時傷逝詞。在《味雋齋詞》中,此類詞不少?!度罾? 歸·秋海棠》嘆年華易失“:只聞斷腸惜年華,斷腸誰解憐?"《水調(diào) 歌頭》“浮海欲何向”惜青春易老“:君不見,列御寇,骨成灰。童 男玉女,頭白徐福竟安歸?!? 金縷曲》“路跋黃塵下"悲歲月蹉跎、 功業(yè)未就“:漸英氣,都消磨也。---猶存堅難拔。"這些詞,為周 止庵息影金陵春水園之后所作,一種青春易老、年華不再、歲月 蹉跎、壯志難酬的悵惘之情,總是理不斷、剪還亂地縈繞在他的 心頭。 第三類風(fēng)懷相戀詞。這些詞有些可斷為周止庵少年時所 填,有些又似乎為其中晚年的作品。止庵所戀女子為何人已無 從考知,但詞中纏綿的敘寫,深情的回憶,刻骨銘心的思念,都使 我們感到那是一場多么真誠又多么純潔的戀情?!赌咎m花慢》 “向殘更冷露"寫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便地角天涯,故情閑恨, 總上心頭。"《八聲甘州》“嘆天衣”似乎在悲嘆有情人難成眷屬: “剛道鴛鴦繡出,又東風(fēng)窺幕,舞蝶成團。"《摸魚兒》“待拚將”抒 發(fā)的則是離情別恨“:待拚將,一聲離別,離情還更重疊。" 第四類詠物寄托詞。由于周濟主張?zhí)钤~要“非寄托不人,專 - 寄托不出",所以清季以來一些詞學(xué)家讀周氏詠物詞時胸中總是 預(yù)先橫亙“寄托”二字,不管其詞是否有寄托,總是用“寄托"二字 來索解周氏詞作,結(jié)果弄得有些解釋與詞原意風(fēng)馬牛不相及。 《 金明池·荷花》是周濟詠物詞中名作,本詞詠荷花,描寫荷花、荷 葉亭亭玉立、搖曳生姿的動態(tài)之美,抒發(fā)其賞荷舊地重游之慨, 詞中寫道“:十五年前,明灣消夏,夜擁紅香酣睡。船唇畔,錦圍 繡繞,三十六鴛鴦妮隊。甚頻將楚水吳山,都化作海蜃無恁云 又6 氣。"“又演出田田,弄波情態(tài)。金莖露明擎在掌,爭傾作一池珠 碎。定知他弱不勝梁,似水荇牽風(fēng),空余翠帶。”譚獻評此詞日: “諷刺”。這本是一闋?wèi)浳衾L物之詞,譚獻所謂“諷刺"之意,實在 難索,因為其索解與詞的內(nèi)容實在相差太遠。但周濟的不少詠 物詞確實借物擬人,借物擬性,借物寓情,深有寄托之旨。如其 《長亭怨慢·新竹》《、疏影·風(fēng)竹》《、南浦·晴竹》《、高陽臺·雨竹》 幾首分詠竹在剛剛長成和在風(fēng)中、雨里、晴空的不同姿態(tài),贊美 竹的纖塵不染,素凈高潔,寄寓了詞人對淡遠純潔、獨立特行人 格的向往。蔣敦復(fù)在《芬陀利室詞話》卷一評這四闋詞為“比興 無端 ,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五類友朋贈答詞?!段峨h齋詞》中有十馀闋這樣詞。其中 《霜天曉角·和晉卿》寫得較好,詞日: 別路人間,記曾扶袂看。消得疏林遮住,怕特地、望長 安。 綺 霞飛又殘,暮云浮亂 山。添取 一分黃 葉,渾不 是 、見時難。 晉卿為董士錫之字。董士錫為周濟莫逆之交,兩人在詞學(xué) 上相互切磋,情誼特深,此詞就不假雕飾地抒發(fā)了他對董氏的深 厚友情。 最后一類為詠史抒懷詞。寫得較好的有《蝶戀花》組詞。這 五闋詞或?qū)?ldquo;新月如鉤,掛起天涯恨。”或嘆“石燕嵯峨,空有凌霄 意",抒發(fā)了詞人對未來的憂思和對現(xiàn)狀的慨然,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清 醒的知識分子憂生悼世情。 正如周濟在其詞學(xué)論著中力斥粗豪、拙率、劍拔弩張的詞作 一樣,他的《味雋齋詞》在詞風(fēng)上走的是柔婉韶秀的一路。為了 使自己的詞創(chuàng)作符合其審美要求和詞學(xué)理想,周濟在營造柔婉 韶秀的詞風(fēng)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在詞境上,所取之景多為沖澹、朦朧、迷離之景,或為 柔弱、郁冷之物,宏大闊遠的景物在其詞作中比較少見。在詞情 上,他寄寓或抒發(fā)的大多為悵惘、彷徨、憂悶、纏綿之情,較少表 現(xiàn)其歡快、爽朗的胸襟和情思,也不抒放其凌云之壯志和豪邁之 氣度。而粗獷的叫囂和拍案而起的怒喝則被其剔除,從而形成 他的盤郁柔婉的詞風(fēng)。這種詞風(fēng)如果發(fā)揮得好,則誠如丁紹儀、 蔣敦復(fù)二氏所言,使他的一些詞作顯得“清雋清圓"“,纏綿婉約 中,得深厚之致”。發(fā)揮得不好,則又如吳梅所言“,詞涉隱晦,如 索枯謎"。先舉一闋詞風(fēng)表現(xiàn)得好的《浪淘沙》“遲 日照房櫳”詞: 遲 日照房櫳,春太冥蒙。廉旌輕漾楝花風(fēng)。一架酴藤 香似雪,何處殘紅? 回枕曲屏空,纖甲重重。睡情比勝 酒情濃。多少流鶯催得起 ,夢又匆匆。 所寫之景為沖澹、清美、飄逸之景,所繪之物為輕柔、清香、 纖弱之物,詞中人物也嬌弱慵懶,情思繾綣,此詞不失為一首詞 風(fēng)圓融清美、詞情略有悵惘的好詞。再舉一闋暴露其詞風(fēng)缺陷 被吳梅指為“詞涉隱晦,如索枯謎”的《夜飛鵲·海棠》詞: 春酣鎮(zhèn)無語,閑倚朝云,渾不解為何人。燕支著意暈雙 頰,輕綃疊翠圓勻。生來七分媚骨,況霞明煙淡,作得三分。 尋常伴侶,試新妝、漫約湔裙。 天上三郎撾鼓,催滿苑 花枝,與斗精神。一例團云裁雪,流鶯暗約,蜂蝶空群。燒 殘絳蠟,奈真妃、也則銷魂。待瀠瀠雨歇,可堪重訪,綺陌芳 塵。 前人詩詞詠海棠不少,夢窗詞中就有《宴清都》寫連理海棠 的,關(guān)合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情事。本詞詠海棠也涉及李、 楊情事。全詞以春光明媚、海棠爛漫開始,至雨后花落化塵結(jié) 束,似有今昔盛衰之感的寄托。此詞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海棠的姿容神態(tài),可謂維妙維肖,如“燕支著意暈雙頰,輕綃疊翠圓 勻"諸語,將海棠擬為一俏麗女子,從而生動傳神地描繪了海棠 花朵之紅艷燦爛和花葉之清雅明媚。用李、楊之典也吻合貼切。 作者筆下之海棠,既風(fēng)姿俏麗,又脈脈生情。在作者的眼中,這 些海棠已幻化為青春、生命的象征與美麗、純潔的精靈。徐珂 《清詞選集評》引譚復(fù)堂語日“閎約",確實有幾分道理。不過,吳 梅的指責(zé)雖然略顯尖銳但還是中肯的。雖然不像“枯謎”一樣令 人費解,但此詞朦朧迷離的場景,頓挫、郁悶的情思,欲言又止, 含糊其辭的心聲,躲躲閃閃、若即若離的主旨,偶爾不經(jīng)意拈來 的冷僻字句,確實使此詞穿上了“晦澀”的外套,理解起來著實勞 神。 其次,周濟在填詞時的用語也頗具個性。雖然和大多數(shù)詞 家一樣,他的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是“春"“花"“秋"“月" “雨"“淚"“云”“風(fēng)"等,但他喜歡用偏冷的色調(diào)將這些詞語調(diào)和 在一起,使得其詞中的許多語句散發(fā)著迷蒙、悵惘的氣息,貼切 地融進詞境、詞意之中。他還喜歡使用一些描寫荒涼、朦朧之境 和感傷、無奈之情的語詞如“殘花”“、衰柳"“、愁絕”“、悶倚”“、哀 弦"“、煙暝”“、浮云”“、空木梁"等,來渲染烘托詞意詞情,讀來使 人心生梗塞,情志難伸。僅舉其兩闋詞以為見證: 其一《、菩薩蠻·秋蟬寄劍樓侍御》 一溪夜雨痕如線,枯形病翼羞歸燕。莫更訴西風(fēng),斷霞 零碎紅。 有人憐鬢影,真為清宵冷。莫忘是斜橋,綠楊 千萬條。 其二《、蝶戀花》 萬柄風(fēng)荷搖不定,照灼紅裝,面面凌波倩。催送殘陽煙 又暝,驪珠欲喚眠難醒。 歸榷匆匆愁路永,怨笛哀箏, 都約秋心冷。一夜水仙收綠凈,亭亭獨鷺窺晨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