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賣丸子湯的老頭來了,扁擔(dān)一頭挑著火爐,火爐上面是一口大鍋,鍋里面是滾燙的高湯。扁擔(dān)的另一頭是一個帶抽屜的小桌子,放著炸丸子、炸豆腐和各種調(diào)料。一聲嘹亮的“炸丸子——豆腐!”,就把四合院里的人引了出來,孩子們尤其跑得快。炸丸子是豆面做的,在湯里煮開,一碗五個,放上芝麻醬、蒜泥、韭菜花、香菜,真是好吃無比。此后多少年,我想念著賣炸丸子的老頭,但我再也沒找到過有著胡同味道的這么好吃的丸子湯了。
賣蕓豆的,背著一個元寶式的木頭箱子,里面是煮好的大蕓豆,要買散的,稱好,放在荷葉上,撒了五香粉,一顆一顆用手捏著吃;要吃蕓豆餅,他就會用一塊白布把蕓豆包起來,揉碎,拍成餅狀,可以拿在手里咬著吃。又香又面,余味無窮。
吹糖人的,兩塊紅泥模板,縫隙處有一小孔,插進一根三寸長的麥稈,一吹,打開模板,一個手搭涼棚、云端遠(yuǎn)眺的孫悟空已躍然桿上。喜劇性的是這個糖人叫“猴拉稀”,原來吹糖人的會在孫悟空下面的麥稈上用糖捏一個小碗,碗里裝上一點點糖水,然后白送一個在小木棍的一端捏一點糖做成的小勺。我們花三分錢買一個“猴拉稀”,可以先用小勺把小碗里的糖水喝掉,再把小碗吃掉,最后再把孫悟空吃掉。真是好玩又好吃,那實在是孩子們的最愛。每次吹糖人的來了,都喜歡落腳在我家大門口,孩子們就會圍攏來,爭著讓他吹。
還有賣豆汁的,賣炸三角的,賣扒糕涼粉的,賣切糕的……胡同里的這些“流動小吃店”,真是讓人無比懷念。
胡同里還有一種走街串巷的營生,就是“打鼓兒的”,他們挑著兩個竹篾編的籮筐,手拿一個帶長柄的直徑約一寸的小鼓兒,邊走邊敲,聲音清脆響亮,這一營生也由此而得名。他們專門收購舊物,上至古代字畫、瓷器,下到舊衣舊鞋,只要看能轉(zhuǎn)賣出更高價錢的東西,他們?nèi)?。對于世代居住在四合院里的北京人來說,舊物實在太多,打鼓兒的穿堂入戶收買東西,也就成了常事。他們是老北京胡同的地道特產(chǎn),所以在幾部演繹老北京的電視劇中,都曾有過他們的身影。
胡同里最受人歡迎的是耍傀儡(音哭累)子的和耍耗子的。耍傀儡子實際上是挑擔(dān)木偶戲。擔(dān)子的一頭是三尺見方、二米高的一個架子,被藍(lán)布圍著,打開架子頂端的藍(lán)布,就會露出一個小小舞臺,很玲瓏,有飛檐,有欄桿,有出將入相的上場門和下場門。??茏拥南葐栂肟茨某鰬?,說定以后,他就從擔(dān)子另一端的箱子里,拿出戲裝的偶人和鑼鼓嗩吶等等,然后鉆進藍(lán)布圍子里面,鑼鼓一敲,嗩吶一吹,就開戲了。于是薛丁山、樊梨花、穆桂英、楊宗寶等等漂亮的古代小人,就會在臺上出來進去、連打帶唱地演得熱鬧無比,引得站在街頭圍觀的人一陣陣叫好。突然,鑼鼓停了,那人從藍(lán)布圍子里鉆出來,拿起一個小笸籮,向四周一抱拳,開始收錢。大家這才一下子回到現(xiàn)實中,紛紛把錢放進笸籮里,還意猶未盡地高喊著再來一個。我奇怪的是??茏拥囊粋€人怎么能夠又吹又唱又說又演,總懷疑那藍(lán)布圍子里還藏著別的人。我曾對父親說,在街上看總覺得不過癮,有大人擋著看不暢快,求父親把耍傀儡子的請到家里來演。有一天,父親真的把他請到家里來了,講定價錢之后,全院的人興高采烈地看了好幾場,我終于趴在藍(lán)布圍子的縫隙上,看清楚了里面沒有藏著別的人,只是那一個人。
耍耗子的就簡單多了,背一個木箱,里面有穿著紅、黃坎肩的小耗子和一只小鳥。他會讓小鳥按照他的命令叼起不同顏色的小旗,然后交給小耗子,小耗子們就叼著旗子爬軟梯,鉆洞,跳溝,鉆圈,表演完了以后,還會自動鉆進匣子里。耍耗子是孩子們最喜歡看的,自那以后,我就總夢想著自己能有一只那樣的小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