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考量(1)

《水滸傳》里的經(jīng)濟學 作者:王法爭


在被晁蓋等梁山兄弟從江州法場上救回之后,宋江又率眾好漢打下無為軍,并用凌遲之法殺死了仇家黃文炳。大仇得報之后,宋江突然在眾人面前做出了令人大感意外的舉動——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眾頭領慌忙都跪下,齊道:“哥哥有甚事,但說不妨,兄弟們敢不聽?!彼谓@才將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小可不才,自小學吏。初世為人,便要結識天下好漢。奈緣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自從刺配江州,多感晁頭領并眾豪杰苦苦相留,宋江因見父親嚴訓,不曾肯住。正是天賜機會,于路直至潯陽江上,又遭際許多豪杰。不想小可不才,一時間酒后狂言,險累了戴院長性命。感謝眾位豪杰不避兇險,來虎穴龍?zhí)?,力救殘生,又蒙協(xié)助,報了冤仇。如此犯下大罪,鬧了兩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眾位意下若何?如是相從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聽尊命。只恐事發(fā),反遭負累,煩可尋思。”

宋江這一跪可算是正式鐵了心入伙梁山了。

在此之前,宋江是對朝廷抱有幾分幻想的。即使在失手殺了閻婆惜逃亡之后,宋江雖然領人打下清風寨,捉殺了劉高妻,甚至一度準備領花榮、燕順等人投奔梁山泊,卻在路上收到兄弟宋清寫的一封“父死”的假信。這封信不但召回了宋江的身,也召回了宋江那顆反叛的心。他嚴遵父訓,不做不忠不孝之人,寧愿服刑,不愿上山。

于是,有著“孝義黑三郎”之謂的宋江甘愿領刑赴江州坐牢,以便洗清罪名重新“做人”。路過梁山時,好漢們劫住宋江與兩位押解公人,要把宋江留在山上,宋“淚如雨下,便拜倒在地”,說是“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眾位手里乞死”,他給出的理由很充分,“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違了他的教訓,負累了他?”在揭陽嶺上,“粉絲”李俊、李立再次相留:“哥哥何不只在此間住了,休上江州牢城去受苦?!北凰谓酝瑯拥睦碛捎枰曰亟^。

先是寧死不上梁山,后來要主動投托晁蓋,宋江這番“變臉”小說《水滸傳》里交待得繪聲繪色,也是合情合理。用經(jīng)濟學上“機會成本”來解釋,更是一清二楚。在江州事發(fā)之前,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超級大,他一時難以舍棄在情理之中;而在火燒無為軍之后,其機會成本已經(jīng)降至零,上梁山則是一個理性經(jīng)濟人的必然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