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鬧劇沖動與語言的暴動(6)

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 作者:梁鴻


有評論家用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來解釋劉震云小說中獨特的眾聲喧嘩場景。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巴赫金的理論與劉震云小說創(chuàng)作傾向之間既有精神實質(zhì)的相通之處(前面我已詳細做了論述),卻也有本質(zhì)的不同。而這不同恰恰表達了劉震云和巴赫金對“人的存在”的不同哲學理解以及對民眾“民間性”的不同看法。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巴赫金談到處在狂歡節(jié)中的人們的生活及其意義時說:“狂歡廣場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兩重性的笑,充滿了對一切神圣物的褻瀆和歪曲,充滿了不敬和猥褻,充滿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隨意不拘的交往。”巴赫金所說“文學的狂歡化”主要就是指狂歡節(jié)中民間民眾的自由、平等欲望的表達以及對官方秩序的模糊、褻瀆和嘲弄,這在劉震云的小說中都有深刻的表達,但是,我們注意到,即使在這樣一個狂歡化的“麗晶時代廣場”和“五十里西街”上,上演的仍是東方式的權力模式。在這里面,民眾無不充滿著對權力的基本向往,每個人所想的是怎么使自己獲得片刻的歷史發(fā)言權,以便能“踩倒別人,自己高高在上”,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的“翻身觀”,是一種權力與利益主義的結合體。它與巴赫金所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多少相似之處,這也正是中國“民間性”的特點。劉震云看到中國民間生活的空洞和意義的貧乏,尤其是,中國“民間精神”并不具備真正的生命力,更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它只是一種無意義、無意識的歷史重復,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在《故鄉(xiāng)面和花朵》中,麻六嫂被當眾脫下褲子后,“一場惡作劇過去,麻六嫂提上褲子,一邊系自己的褲帶,也沒有對眾人露出懊惱,一邊在那里系著自己的褲帶,一邊像麻老六一樣對眾人露出了討好的笑容”(《故鄉(xiāng)面和花朵》,第四卷,1644頁。)。作者說,“世界在我面前一下就崩潰了”。這種崩潰不僅是對一個十一歲少年的心靈打擊,也因為作者初次意識到鄉(xiāng)村精神的可怕實質(zhì),那是人性的黑洞。這種扭曲的人性不僅僅是貧窮的生活所致,是對隨時而至的災難的一種應付,同時也已經(jīng)演化為一種自覺的卑微的人格精神。劉震云思維背后的絕望感正來源于那一剎那。所謂的“神圣、美好”全然崩潰,他由此開始懷疑一切。

在劉震云的小說中,有許多關于“真相”的真相敘述,《故鄉(xiāng)面和花朵》中影帝瞎鹿相信作家小劉兒的吹噓時,要給他付咖啡錢,但是,一旦了解到一切都泡湯后,馬上提出“AA”制,這是權力的光圈沒有之后的選擇;1969年十一歲的“我”在看到麻六嫂被當眾脫褲子時還露出討好的笑時,“我”感到的是絕望并且這種絕望感覆蓋了“我”對人的存在的基本看法;在《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中,片瓦氏說出了真相,卻被村民打死了;《一腔廢話中》老杜在水晶金字塔里面運籌帷幄,完成了從奴隸到將軍,從“被人治”變?yōu)椤爸稳苏摺钡膫ゴ筮^程,老杜揚眉吐氣、趾高氣揚,對世界、人生發(fā)表了許多“高屋建瓴”的見解,然而,“真相”卻是老杜仍是五十里西街的一個賣肉的。“真相”是什么?它就是在你說了一腔廢話之后,事情又回到了原地,人又回到他原來的文化點并顯現(xiàn)本來的面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