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個國際學生中心(2)

自由的老虎 作者:沈誕琦


20世紀80年代起,他每年夏天都會回到中國人民大學辦的福特基金資助的經(jīng)濟學研究生班,并將一大批中國青年學子送往歐美頂尖學校深造。如今,他發(fā)明的“鄒檢驗”已經(jīng)成為大學本科計量經(jīng)濟學入門課的必學內(nèi)容;而每年人民大學“福特班”的考卷也由他出題,被學生們戲稱為“鄒檢驗”。1970年,在經(jīng)過了麻省理工、康奈爾大學、IBM等處的教職工作后,鄒至莊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計量經(jīng)濟研究中心的主任。鄒至莊、寶拉和三個孩子來到了這座小鎮(zhèn)。

和如今廣泛推行反歧視政策的美國大學文化不同,20世紀70年代的普林斯頓,遠非“男女平等”,也不追求“種族多樣性”。1968年,學校剛剛聘用了第一位女性正教授。1969年,大一新生第一次招收了女生。至于“種族多樣性”:當時的普林斯頓有三百多個國際學生,大部分為研究生,對于這些國際生,學校從來沒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和輔導。在20世紀70年代的這所美國白人男性主導的學校里,女性和國際學生都處于邊緣地位。而全職太太寶拉卻在1974年給校長寫信,建議成立一個國際學生中心,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融入美國社會。

在最初的幾年,這個國際學生中心只是以寶拉無償志愿的形式存在著。1978年,校方終于批準將國際學生中心融入學校管理系統(tǒng),寶拉被聘為中心主任,直到2010年末她以八十高齡退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為萬國國際學生服務的溫暖之家只占著一個六平方米的迷你辦公室,作為主任的寶拉只領著相當于“半全職”編制的薪金,只有一個助手幫忙,卻幾乎在學年中的每一天都會組織活動。今日,學校一千五百余名的國際學生中,許多人的美利堅之旅便是從“國際新生周”的一系列迎新活動開始的。在學期中,有每周定期的民族特色聚餐,有與各類專業(yè)或者宿舍合搞的演講、文藝、社交活動,還有“亞洲文化月”“拉美文化月”“國際節(jié)”等慶祝民族文化的大型系列活動。她的辦公室向所有國際學生、學者敞開。通過寶拉,這些初來乍到者走向了熱心的本地居民和英語輔導志愿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