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界與世界學術界正產生越來越多的聯系。在中國古典文獻研究領域,西方學者多以研究《圣經》寫本與刻本的經驗來看待中國古代文獻,并對文獻的可靠性持懷疑態(tài)度。這種方法對中國學者而言有可借鑒之處,但中西方學者之間的誤解與分歧也真實存在。因此,中西方學者各自闡明學術立場和研究方法,將有助于雙方的溝通與交流,真正加深對中國古典文獻的理解和研究。基于這樣的考慮,編者選取十余篇中美一線學者新的研究成果,圍繞三個主題:文獻學價值與研究方法的重估、中國傳統文獻的基本穩(wěn)定性、中西方學術語言的異同:進行直接的對話。相信這本《中國古典文獻的閱讀與理解——中美學者“黌門對話”集》將有助于相關領域的學者擴大視野,互采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