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院公報》發(fā)刊詞

蔡元培講讀書 作者:蔡元培 著


《大學院公報》發(fā)刊詞

民國紀元以前,管理學術及教育之機關曰“學部”;民國元年,改為“教育部”;依“教育”一詞之廣義,也可以包學術也。顧十余年來,教育部處北京腐敗空氣之中,受其他各部之熏染;長部者又時有不知學術教育為何物,而專騖營私植黨之人,聲應氣求,積漸腐化,遂使教育部名詞與腐敗官僚亦為密切之聯(lián)想。此國民政府所以舍教育部之名,而以大學院名管理學術及教育之機關也。

大學院成立以來,所努力進行者凡三:

一曰實行科學的研究與普及科學的方法 我族哲學思想,良不后人,而對于科學,則不能不自認為落伍者。雖曾自夸為羅盤、火藥、印刷術等之創(chuàng)造者,然而今日西洋人所用之羅盤,其復雜為何如?彼等所用之彈藥,其猛烈為何如?彼等所流行之印刷術,其敏捷為何如?其他可由此類推。且不但物質(zhì)科學而已,即精神科學,如心理學、美學等;社會科學,如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在西人已全用科學的方法,而我族則猶囿于內(nèi)省及懸想之舊習??茖W幼稚,無可諱言。近雖專研科學者與日俱增,而科學的方法,尚未為多數(shù)人所采用,科學研究機關,更絕無僅有。蓋科學方法,非僅僅應用于所研究之學科而已,乃至一切事物,茍非憑借科學,明辨慎思,實地研究,詳考博證,即有所得,亦為偶中;其失者無論矣。本院為實行科學的研究與普及科學的方法起見,故設立中央研究院,以為全國學術之中堅;并設科學教育委員會,以籌劃全國科學教育之促進與廣被。

二曰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 現(xiàn)今世界之大問題,在勞心者與勞力者之對待。前者對于人人所必需之生產(chǎn)品,常有不勞而獲之機會;后者則過勞而所獲乃無幾,至不足以贍其生。不平之鳴,隨在皆是,仇視慘殺之局,亦由是釀成焉。欲救其弊,在使勞心者亦出其力,以分工農(nóng)之勞;于是勞力者得減少其工作之時間,而亦有勞心之機會。關于生產(chǎn)之農(nóng)、工業(yè),人人皆須致力;關于科學、美術之文化,亦人人皆得領略。階級既泯,待遇自然平等,而仇視慘殺之禍消矣。本院是以直接設勞動大學,其中有高等、中等班,使平日偏重勞心之學者,兼為勞力之工作;有工、農(nóng)夜校,使平日偏重勞力之農(nóng)、工,亦有勞心之課程。至于普通中、小學校,亦將列勞動于課程之中,養(yǎng)成其習慣,并將采用大學委員會李石曾委員之說,仿征兵制,使每一學生,于中學畢業(yè)后,有服勞一年以上之義務焉。

三曰提起藝術的興趣 希臘之蘇格拉底,吾國之王陽明,皆以為即知即行;而孔子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言;孟子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之言;孫先生所以有“行之非艱,知之維艱”之學說也。然而知殺人為罪惡者,或不能臨時而容忍;知航空之理論者,或不敢冒險而飛行,何哉?感情興奮之時,非理智所能調(diào)節(jié);感情沉滯之時,非理智所能活潑也。孰調(diào)節(jié)之?孰活潑之?曰藝術。藝術者,超于利害生死之上,而自成興趣。故欲養(yǎng)成高尚、勇敢與舍己為群之思想者,非藝術不為功。本院是以有藝術教育委員會,負計劃全國藝術教育之責,并直接設立音樂院;明年將開美術展覽會;其他若美術學校、美術館等,亦將次第成立焉。

本院主義上之注意點,既如上述,其組織上,亦多與舊式教育部不同。其最要之一點,即大學委員會。此委員會,以各國立大學校長、本院教育行政處主任及本院所推舉專門學者五至七人組織之,以本院秘書長為秘書;委員會有推薦本院院長及討議學術上、教育上重大方案之權,以學者為行政之指導。此亦以學術化代官僚化之一端也。

本院公報將付印,因記大學院之特點,以告讀者,即以充《公報》之發(fā)刊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