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怎樣避免把媽媽寫成“家政人員”
“我的媽媽”,這個題目很好寫,因為媽媽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但也很難寫,因為媽媽們很在意,她們總要把作文拿過去看一看,琢磨一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到底是個什么形象。
看到“我的媽媽很漂亮,在我心中她是最美麗的,她是天下第一的好媽媽,她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能干的巧手。她打傘都往我這邊歪,自己淋雨;我學(xué)習(xí)不好,她沒少批評我,批評完了,又摸著我的頭,親切地教育我;我發(fā)燒了,她一夜沒合眼,皺紋都長出來了。我一定要用良好的學(xué)習(xí)成績,報答媽媽……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媽媽們就很開心,覺得沒有白養(yǎng)孩子,如果看到抱怨的、不滿的、調(diào)侃的句子,心里就不舒服,可能還要“和顏悅色”地啟發(fā)一下,要孩子在作文里多寫寫媽媽身上的“母愛光輝”。
于是,孩子對寫媽媽這件事的套路十分清楚,提起筆,就準(zhǔn)備寫洗衣服、做飯、送雨傘、查作業(yè)以及上醫(yī)院這幾樁事情了。
在這種情形下,我一般都會先問一下:“你媽媽是做什么的呀?”
媽媽們有做教師、護士、銷售、快餐等行業(yè)的。我會再追問:“你看過媽媽工作時的樣子嗎?她是不是很能干呢?”
我希望媽媽的形象,能脫離“家政人員”的范疇。雖然媽媽與孩子的接觸,多半都是在家庭中,以生活為主,但媽媽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嘛。而且,哪個媽媽會不給自己的孩子做飯,不管自己生病了的孩子呢?孩子們都這樣寫,確實很缺乏新意。
依依說:“我的媽媽就是在家里。”
我懂了,這是一位全職媽媽。我說:“那你準(zhǔn)備寫什么內(nèi)容呢?”
她說:“我媽媽對我很好,平時為我做飯、洗衣服,我生病了,媽媽就……”看來,她只能把媽媽寫成“家政人員”了。
我說:“那你媽媽有什么特點?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樣就可以寫成《我的嘮叨媽媽》《我的勤快媽媽》《我的善良媽媽》……她很為難,答不上來。
我說:“那你最佩服媽媽什么?媽媽做過什么值得你欽佩的事情嗎?”這個問題,她不能拒絕,開始認(rèn)真想了。
我是這樣考慮的:俗話說為母則剛,一個女人做了媽媽,本來無能的也會變得萬能起來;本來軟弱的,也會堅強起來;原本散漫的,也會勤快起來。媽媽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肯定有孩子不具備的能力,有可以言傳身教的事情。這樣就可以把媽媽在作文中的形象從“家政人員”中拔起來,也區(qū)別于“媽媽付出,孩子報恩”這樣的傳統(tǒng)思路。我認(rèn)為,用“付出”和“報恩”維系的親情關(guān)系,絕不是媽媽們無私付出的本意。
依依說:“我媽媽愛漂亮,有一次下雪,聽說附近有一棵梅花樹開花,她還專門帶我去看?!?/p>
我說:“這個可以寫。你想一想,這件事,你以后想起來就會覺得很美好。”
想象一下,一個媽媽帶著女兒踏雪去看梅花,這是多么浪漫的情節(jié),多么美麗的畫面!媽媽愛美,也帶著女兒去親身感受美。在人的一生中,這樣的美麗時刻其實是不多的。
依依在自己的構(gòu)思得到我的肯定后,很有信心地準(zhǔn)備開寫了,又不放心地問:“那我還寫不寫我媽媽做飯?”
她還想著媽媽的家政形象呢!我說:“當(dāng)然不用寫了,你把看梅花這件事好好寫清楚,就可以了?!?/p>
這篇作文的題目,就叫《媽媽帶我看梅花》,是這樣開頭的:
我總是盼望著冬天的到來,雖然冬天很冷,但是可以看見梅花。我家的附近有一棵梅花樹,一到冬天就會開出可愛的、嬌小的梅花。我很慶幸,冬天可以和媽媽一起欣賞梅花。
窗外漫天飛雪,紅彤彤的梅花披上了一層白雪。我對媽媽說:“梅花好漂亮,就像一個披著雪白棉襖的小姑娘一樣??墒菫槭裁疵坊ㄒ诙焓㈤_?在春天溫暖的季節(jié)盛開,不是會更好嗎?”
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
聽了媽媽的話,我點了點頭,繼續(xù)望著梅花。啊,梅花變得更加美麗了。媽媽讓我把梅花的樣子畫下來,梅花的樣子印在了紙上,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明年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我又會想起媽媽的話,我要像梅花一樣,做一個堅強的人。
我還向她推薦了兩篇同題文章——《我的母親》,文中的母親都是舊時代的家庭主婦,并無多少文化,卻言傳身教,培養(yǎng)出了文化大師。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xùn)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我的母親》
我廿二歲畢業(yè)后,赴遠(yuǎn)方服務(wù),不克依居母親膝下,唯假期歸省。每次歸家,依然看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發(fā)出嚴(yán)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像賢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師一般教訓(xùn)我。
——豐子愷《我的母親》
劃重點:創(chuàng)造手寫的美麗
剛剛學(xué)習(xí)寫字的孩童,打開書包,鋪開本子,拿出鉛筆……一部分孩子的精力并不在寫字上,而是用來對付斷了芯的鉛筆、脫線的本子、擦出一團黑印的橡皮、艱澀扭不動的轉(zhuǎn)筆刀、拉鏈卡殼的文具袋;一部分孩子樂此不疲,借修理文具的理由,遲遲不動筆。我感覺他們內(nèi)心哼唱著:“我是一個修理匠,修理本領(lǐng)強……”
等到時間不夠用時,他們真的著急了,便找東家借一張紙,找西家借一支筆,為此幾乎跟三鄰五舍都爆發(fā)過爭吵。
因為家長不一定知道什么樣的文具最趁手,有時也忘記給孩子備齊,所以我自己常年都備著一個文具箱。里面裝著普通鉛筆,七十二色的彩筆,橡皮,直尺。也有鋼筆,配了紅黑藍(lán)紫綠的替換墨膽。還有若干顏色的水筆替換筆芯,因為孩子們使用的筆芯顏色各異,如果寫到中途不出水了,換別的顏色就不好看了。還有厚薄不同的作文本、成本的方格稿紙,用A4紙打印好的一頁三百字或一頁四百字的作文紙。還有好看的貼紙、修正貼、便利貼……
我一直想,現(xiàn)代社會,除了孩子們以外,還有多少人在手寫文字呢?所以,既然要寫,就要享受手寫的樂趣,創(chuàng)造手寫的美麗,同時也保留住手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