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詩歌

漫游者的夜歌:楊武能譯文自選集 作者:楊武能 著


第一章
詩歌

歌德抒情詩選

導(dǎo)讀

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身兼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即使在自然科學(xué)領(lǐng)域也取得了同時代人無法忽視的成就,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更表現(xiàn)出了多方面的天賦和才能。歌德首先是一位詩人,特別是抒情詩人。在長達70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寫成了各種題材和體裁的長短詩歌2500多篇,其中不乏可以進入世界詩歌寶庫的明珠、瑰寶。甚至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也為詩所滲透,例如《浮士德》本身便是一部詩劇,《少年維特的煩惱》更被公認為以散文和書信形式寫成的抒情詩。

歌德作為詩人可謂出類拔萃。從世界詩壇即使只選出兩三位最杰出的代表,那也絕對少不了歌德。德國的或者說德語的詩歌,是由于他才發(fā)展到空前的高峰,才真正受到世界的重視。與他同時代的歐洲各國詩人,沒有幾個可以與他比肩。難怪英國大詩人拜倫要尊他為“歐洲詩壇的君王”,并以能與他交換作品為榮。難怪海涅要視他為統(tǒng)治世界文壇的三巨頭之一的抒情詩巨擘,與作為小說巨擘的塞萬提斯和戲劇巨擘的莎士比亞并立。

這里節(jié)選了歌德的部分詩歌。我在翻譯時努力忠實地傳達出原詩的思想內(nèi)涵,盡量再創(chuàng)原詩的情調(diào)、意境和韻味,但在格律形式上卻只求一個“似”字,以避免矯揉造作,因形害義。

五月歌[1]

大地多么輝煌!

太陽多么明亮!

原野發(fā)出歡笑,

在我心中回響!


萬木迸發(fā)新枝,

枝頭鮮花怒放,

幽幽密林深處,

百鳥鳴囀歌唱。


歡呼雀躍之情,

充溢人人胸襟。

呵,大地,呵,太陽!

呵,幸福,呵,歡欣!


呵,愛情,呵,愛情,

你明艷如朝霞!

呵,愛情,呵,愛情,

你璀璨如黃金!


你給大地祝福,

大地煥然一新,

你給世界祝福,

世界如花似錦。


呵,姑娘,呵,姑娘,

我是多么愛你!

你深情望著我,

你是多么愛我!


我熱烈愛著你,

猶如百靈眷愛

那歌唱和天空,

那朝花和清風(fēng)。


我熱烈愛著你,

是你給我青春,

是你給我歡樂,

是你給我勇氣

去唱那新的歌,

去跳那新的舞。

愿你永遠幸福,

如你永遠愛我。

神性[2]

愿人類高貴、善良、

樂于助人!

因為只有這

使他區(qū)別于

我們知道的

所有生靈。


讓我們祝福

未曾認識的

預(yù)感中的神靈吧!

愿人類酷肖他們,

人的榜樣教我們

相信神的存在!


須知大自然

沒有知覺:

太陽同樣照著

好人與壞人;

罪人與善人頭上,

同樣閃亮著

月亮和星星。


風(fēng)暴、雷霆,

洪水、冰雹,

都恣意肆虐,

匆匆地攫住

這個和那個,

不加區(qū)分。


還有那幸福

也在人間摸索,

時而抓住男孩

純潔的卷發(fā),

時而摸到老者

罪惡的禿頂。


遵循永恒而偉大的

鐵一樣的法則,

我們大家都必須

走完自己的

生命的環(huán)形。


只有人能夠

變不能為可能:

他能區(qū)別、

選擇和裁判,

他能將永恒

賦予一瞬。


只有人能夠

獎勵善人,

懲罰惡人,

治病救命,

將一切迷途彷徨者

結(jié)成有用的一群。


而我們尊敬

不死的神靈,

就像他們也是人,

也在大范圍內(nèi)做著

優(yōu)秀的人經(jīng)常做

或樂意做的事情。

愿人類高貴、善良、

樂于助人!

愿他不倦地

造福行善,

成為我們預(yù)感中的

神的榜樣!

重逢[3]

竟然可能!明星中的明星,

我又將你緊抱在胸前!

那遠離你的長夜呵,真是

無底的深淵,無盡的苦難!

是的,你甜蜜而又可愛,

是我分享歡樂的伙伴;

想起昔日分離的痛苦,

現(xiàn)實也令我心驚膽戰(zhàn)。

當世界還處于黑暗的深淵,

還偎在上帝永恒的懷抱里面,

他便帶著崇高的創(chuàng)造之樂,

安排混沌初開的第一個鐘點。

他說出了那個字:變!——

于是傳來痛苦的呻吟,

隨后便氣勢磅礴,雷霆萬鈞,

宇宙闖進了現(xiàn)實中間。


光明慢慢地擴展開來:

黑暗畏葸地離開它身邊,

元素[4]也立刻開始分解,

向著四面八方逃逸、飛散。

迅速地,在蠻荒的夢中,

它們各自向遠方伸展,

在無垠的空間凝固、僵化,

沒有渴慕,黯然啞然!


一片荒涼,一派死寂,

上帝第一次感覺到孤單!

于是他創(chuàng)造出了朝霞,

讓朝霞慰解自己的寂寞;

朝霞撕開無邊的混沌,

天空呈現(xiàn)出五色斑斕,

于是,那起初各奔東西的

又聚在一起,相愛相戀。


于是,那相依相屬的,

便急不可待地相互找尋;

于是,感情和目光一齊

轉(zhuǎn)向那無窮無盡的生命。

攫取也罷,掠奪也罷,

只要能夠把握和保持!

真主勿需再創(chuàng)造世界,

創(chuàng)作世界的已是我們。


就這樣,駕著朝霞之翼,

我飛到了你的嘴唇邊,

繁星之夜用千重封印

鞏固我們的美滿良緣。

我倆在世上將要成為

同甘苦共患難的典范,

我們不會又一次分離,

縱令上帝第二次說:變!——

漫游者的夜歌

(之一,1776)

你從天國中來,

消解人世的萬般痛苦,

誰感受著雙倍的困厄,

就給誰雙倍的慰撫!

唉,我已經(jīng)倦于驅(qū)馳!

苦與樂全不在乎!

甘美的和平啊,

來吧,快來我心中長駐!

(之二,1780)[5]

一切的峰頂

沉靜,

一切的樹梢

全不見

一絲兒風(fēng)影;

林中鳥兒們靜默無聲。

等著吧,你也快

得到安寧。

海涅抒情詩選

導(dǎo)讀

在德語近代文學(xué)史上,海涅堪稱繼萊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僅擅長詩歌、游記和散文的創(chuàng)作,還撰寫了不少思想深邃、風(fēng)格獨特并富含文學(xué)美質(zhì)的文藝評論和其他論著,給后世留下了一筆豐富光輝而寶貴的精神財富。海涅盡管兼擅散文、游記和評論文章的寫作,但是無論個人的性情和氣質(zhì),還是創(chuàng)作的成就和影響,都仍然讓我們首先尊他為一位出色的抒情詩人和偉大的時代歌手。

海涅的詩歌創(chuàng)作包括抒情詩、時事詩、敘事詩以及長詩等樣式或品種,可謂豐富多彩;尤其是抒情詩,無論立意、運思,還是語言風(fēng)格,都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fēng)格。縱觀整個德語詩歌史,海涅可稱是繼歌德之后最杰出的歌者。在世界詩壇上,海涅的成就和影響足以與英國的拜倫、雪萊,俄國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20世紀以來,經(jīng)過魯迅、郭沫若、段可情、馮至、林林以及其他一些前輩作家和翻譯家的譯介,海涅已成為我國廣大讀者所十分熟悉和熱愛的一位外國詩人。在重新選譯他的抒情詩和時事詩的過程中,譯者從前輩特別是本人的業(yè)師馮至教授的舊譯中學(xué)習(xí)了不少東西,目的是使新譯更加完善,更具可讀性,更加上口和富有詩味。

乘著歌聲的翅膀……

乘著歌聲的翅膀,

親愛的,我?guī)闱巴?/p>

去到恒河的岸旁,

我知道的最美的地方。


在靜靜的月光下,

那兒的花園紅花盛開;

玉蓮花癡心等待,

等忠誠的小妹妹到來。


紫羅蘭巧笑生媚,

仰望著夜空中的星星;

玫瑰花竊竊私語,

相互傾訴芬芳的愛情。


羚羊跳過來偷聽,

一副虔誠、機靈樣兒;

遠處有隱隱濤聲,

是圣河正在掀波涌浪。


我倆就降落此地,

在一叢棕櫚樹的樹蔭,

暢飲愛情和安謐,

如此咱們便美夢成真。

星星們高掛空中……

星星們高掛空中,

千萬年一動不動,

彼此在遙遙相望,

滿懷著愛的傷痛。


它們說著一種語言,

美麗悅耳,含義無窮,

世界上的語言學(xué)家,

誰也沒法將它聽懂。


可我學(xué)過這種語言,

并且牢記在了心中,

供我學(xué)習(xí)用的語法,

就是我愛人的面容。

羅蕾萊[6]

不知道什么緣故,

我總是這么悲傷;

一個古老的故事,

它叫我沒法遺忘。


空氣清冷,暮色蒼茫,

萊茵河靜靜流淌;

映著傍晚的余暉,

巖石在熠熠閃亮。


一位少女坐在巖頂,

美貌絕倫,魅力無雙,

她梳著金色秀發(fā),

金首飾閃閃發(fā)光。


她用金梳子梳頭,

還一邊把歌兒唱;

曲調(diào)是這樣優(yōu)美,

有攝人心魄的力量。


那小船里的船夫

心中驀然痛楚難當;

他不看河中礁石,

只顧把巖石仰望。


我相信船夫和小船

終于被波浪吞噬;

是羅蕾萊用她的歌聲

干下了這種事。

我們坐在漁舍旁

我們坐在漁舍旁,

遙望大海;

暮靄徐徐升起,

爬上高巖。


燈塔里的燈光

一盞盞點燃,

在遙遠的海面上,

仍見一點船影漂來。


我們談著風(fēng)暴與沉船,

談著海員的生活,

談著他在水天之間

浮蕩著的恐怖與歡樂。


我們談著遙遠的國度,

談著那些罕見的民族,

我們談著南方和北方,

以及那里的奇風(fēng)異俗。


恒河兩岸芬芳光明,

花樹繁茂,

美麗安詳?shù)娜藗?sup>[7]

跪在蓮花前禱告。


拉普蘭人身體骯臟,[8]

頭扁、嘴闊、個兒小,

蹲在火邊烤魚吃,

講起話來呱呱叫。


姑娘們聽得出了神,

誰都一聲不吭;

船影早被黑暗吞沒,

夜已經(jīng)很深,很深。

他們倆傾心相愛

他們倆傾心相愛,

可是不肯相互承認,

一見面就像仇敵,

還說愛情真煩死人。


他倆終于天各一方,

只偶爾相逢在夢境;

他們早已進入墳?zāi)梗?/p>

卻永遠不知道真情。

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9]

陰沉的眼里沒有眼淚,

他們坐在織布機前,切齒咬牙:

德意志啊,我們?yōu)槟憧椆迹?/p>

我們織進去三重詛咒——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上帝,我們祈求他,

在嚴寒的冬季,在饑腸轆轆時,

我們白白的希望啊,期待啊,

他卻欺騙愚弄我們,把我們當傻子——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國王——闊佬們的國王,

我們的苦難不能軟化他的心腸;

他榨取走我們最后的一枚錢幣,

還下令把我們像狗一樣地槍斃——

我們織,我們織!


一重詛咒給虛假的祖國,

那兒只繁衍著無恥和卑劣;

那兒的花蕾全都遭到摧殘,

腐敗和污穢卻把蛆蟲養(yǎng)育——

我們織,我們織!


織機軋軋,梭子飛馳,

我們不分日夜地織啊織——

衰老的德意志,我們?yōu)槟憧椆迹?/p>

我們織進去三重詛咒,

我們織,我們織!

杜卡登[10]之歌

我的金鑄的杜卡登啊,

告訴我,你們現(xiàn)在何處存身?


可是陪伴著金色的小魚,

在清澈見底的溪水中

快活自由地浮沉?


可是陪伴著金色的小花,

在撒滿朝露的綠野里

嫵媚地眨著眼睛?


可是陪伴著金色的小鳥,

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上

身披著霞光飛行?


可是陪伴著金色的星星,

在云漢璀璨的夜空中

永遠地含笑盈盈?


唉!你們金鑄的杜卡登啊,

你們既不在清溪中浮沉,

也不在綠野里眨動眼睛;

既不在藍天上自由飛行,

也不在夜空中含笑盈盈——

我的債主們,我敢擔保,

他們把你們抓得很緊。

兩個擲彈兵

兩個擲彈兵踏上歸途,

從被俘的俄國回法蘭西。

一當進入德國的領(lǐng)土,

他倆便不禁垂頭喪氣。


他倆聽到可悲的消息:

法蘭西已經(jīng)沒了希望,

大軍整個兒一敗涂地——

皇上也落進敵人手掌。


兩個擲彈兵抱頭痛哭,

為著這個可悲的消息。

一個道:“我真痛苦啊,

舊傷口又火燒火燎的?!?/p>


另一個說:“大勢已去,

我也想和你一道自殺,

只是家里還有老婆孩子,

沒了我他們休想活啦?!?/p>


“老婆算啥,孩子算啥,

我的追求可更加高尚;

餓了就讓他們討飯去吧——

他被俘了啊,我的皇上!


“答應(yīng)我的請求吧,兄弟:

如果我現(xiàn)在就一命嗚呼,

請運我的尸骨回法蘭西,

把我埋葬在法蘭西故土。


“這紅綬帶上的十字勛章,

你要讓它貼著我的心口;

把這步槍塞進我的手掌,

把這長刀懸掛在我腰頭。


“我這樣躺在墳?zāi)估锩妫?/p>

就像一名警惕的崗哨,

直到有朝一日我又聽見

大炮轟鳴,奔馬長嘯。


“這時皇上縱馬躍過墳頭,

刀劍鏗鏘撞擊,閃著寒光;

我隨即全副武裝爬出來——

去保衛(wèi)皇上,我的皇上!”[11]

施篤姆抒情詩選

導(dǎo)讀

施篤姆是詩意現(xiàn)實主義的一位杰出代表,這一流派的優(yōu)點、特長以及弱點,都鮮明而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里。他以寫抒情詩開始其創(chuàng)作,1853年出版了《詩集》。他的詩歌大多描寫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歌頌故鄉(xiāng)美好的大自然,格調(diào)清新、優(yōu)美而富于民歌風(fēng)格。他在創(chuàng)作中深受歌德、海涅、艾辛多夫和莫里克的影響,自認為是繼承了德語詩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最后一位抒情詩人”,在他逝世十年后,馮塔納也曾說過:“作為抒情詩人,他至少也屬于歌德之后產(chǎn)生的三四個佼佼者之列?!?/p>

施篤姆在藝術(shù)上造詣高深,而且精益求精。他語言樸素優(yōu)美,寫景狀物生動自然,尤善于以景物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常常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寄情。在翻譯時,筆者曾努力保持施篤姆小說的特色,并自認為我本人的文字風(fēng)格也符合作者的風(fēng)格,但實際效果未必理想。誠懇希望能得到讀者的指教和批評。

十月之歌

霧氣彌漫,枯葉飄零;

快快斟滿葡萄美酒!

我們要給灰暗的日子,

鍍上黃金,鍍上黃金!


哪管基督徒和異教徒

還在外邊拼命爭吵,

然而世界毫發(fā)無損,

世界仍然如此美好!


即使有時心生憂戚——

也把酒杯碰得叮當響!

咱們可是胸有成竹:

正直的心絕不會淪亡。


霧氣彌漫,枯葉飄零;

快快斟滿葡萄美酒!

我們要給灰暗的日子,

鍍上黃金,鍍上黃金!


不錯,秋已來臨;然而

請你稍待,請你稍待!

春來時天空又會含笑,

紫羅蘭又會開遍世界。


天空蔚藍,白日晴朗,

趁時光還沒有流走,

我快活的朋友啊,快

抓緊享受,抓緊享受!

邊城

灰色的海濱,灰色的岸上,

靜靜躺著一座邊城;

霧靄壓迫著它的屋頂,

大海圍繞著它咆哮,

單調(diào)地劃破了寂靜。


四周聽不見林濤喧囂,

五月沒有鳥兒不倦鳴叫;

只有南遷的野雁在秋夜

飛過,嘎嘎嘎發(fā)出哀啼,

岸邊衰草在寒風(fēng)中飄搖。


可我整個的心系掛著你喲,

你這大海邊灰色的城;

在我心中你青春煥發(fā),

永永遠遠地青春煥發(fā),

你這大海邊灰色的城。

白玫瑰

1

你緊咬細嫩的朱唇,

咬得它鮮血淋淋;

你這樣干啊,我明白,

是因為我曾將它親吻。


你讓你的金發(fā)褪色,

任隨它雨淋日又曬,

你這樣干啊,是因為

我曾用手將它撫愛。

你在灶旁任煙熏火燎,

細軟的雙手開了裂口;

你這樣干啊,我明白,

是我曾瞧它沒個夠。

2

你打從我身邊走過,

對我不理又不睬;

我痛苦難當啊,你手兒

多白,臉龐多可愛。


對我說一句溫存的話吧,

像過去似的,哪怕一句!

傷口仍在悄悄流血哩,

而你也已將安寧離去。


我多么痛苦,而今你

閉緊嘴,對我默默無語,

要知道我曾無數(shù)次吻它,

我曾吻它不知多少次。


曾使我無比幸福的一切,

而今令我心兒破碎;

你的眼睛對我不屑一顧,

它啊曾令我銷魂陶醉。

3

街市上一片昏暗,

秋風(fēng)一個勁兒猛吹;

別了,我的寶貝心肝兒,

我的妻子,我的白玫瑰!


花園中了無聲息,

當我離家流浪遠方,

它不會告訴你喲,

我再不能返回家鄉(xiāng)。


路途中是那么孤單,

沒有任何人同行;

與我一道趕路的

唯有天空中的白云。


我真疲倦得要命啊,

恨不能仍待在家里,

恨不能睡個死去活來,

把歡樂痛苦通通拋棄。

慰藉

讓要發(fā)生的都發(fā)生吧!

只要你在,就沒啥可怕。


故鄉(xiāng)再遠,世界再大,

你在哪里,那里有我家。


望著你可愛的面龐,

未來對于我光亮無瑕。

四十歲生日

常言說:男兒四十正當年!

豈知四十已挨著五十的邊。


如同清晨一般的爽朗時光

遠離我,落在了黑暗深淵。


偶然回首送去匆匆的一瞥,

禁不住啊,我心驚又膽顫。


遠遠飄來秋天木樨的氣息,

從那荒野中的土坑里面。


如同清晨一般的爽朗時光

遠離我,落在了黑暗深淵,


偶然回首送去匆匆的一瞥,

禁不住啊,我心驚又膽顫。


遠遠飄來秋天木樨的氣息,

從那荒野中的土坑里面。

里爾克抒情詩選

導(dǎo)讀

里爾克的這首自況詩題名叫《預(yù)感》。它寫成于詩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都漸趨成熟的1904年。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出版了《生活與詩歌》(1894)和《圖像集》(1902)等好幾部詩作;他已經(jīng)兩次周游意大利,兩次訪問俄羅斯,也初次嘗試了一下巴黎的生活;他已于1901年與雕塑家克拉拉·維絲特霍芙結(jié)了婚,并已有了一個孩子……總之,里爾克在寫《預(yù)感》時,已對人生和創(chuàng)作都積累起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已對時代﹑社會以及自身都獲得了相當透徹的認識。所以,《預(yù)感》這首不足十行的短詩不僅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描繪了詩人與時代的關(guān)系,而且還含蓄委婉卻極其準確地揭示了他自身的兩個重要特點:敏感和孤獨。真不知道世間還有什么別的事物,會像長空包圍中的一面旗幟那樣,又孤獨又敏感。

誠然,古往今來,世界各國的大詩人無不都是敏感的,而且也多半孤獨。但是,敏感與孤獨集于一身﹑貫穿一生﹑相輔相成因而給思想和創(chuàng)作打上深深的烙印,這樣的情況于里爾克十分顯然,在其他詩人卻不多見。

孤寂

孤寂好似一場雨。

它迎著黃昏,從海上升起;

它從遙遠偏僻的曠野飄來,

飄向它長久棲息的天空,

從天空才降臨到城里。


孤寂的雨下個不停,

在深巷里昏暗的黎明,

當一無所獲的身軀分離開來,

失望悲哀,各奔東西,

當彼此仇恨的人們

不得不睡在一起:


這時孤寂如同江河,鋪蓋大地……

秋日

主啊,是時候了。夏天已很盛大。

請往日規(guī)上投下你的影子,

還讓西風(fēng)在田野里吹刮。


命令最后的果實結(jié)得飽滿,

再給它們兩天南國的溫暖,

催促它們快快地成熟,還給

濃烈的酒漿加進最后的甘甜。


誰此刻沒有屋,就不會再造屋。

誰此刻孤獨,就會長久孤獨,

就會長久醒著,將長信書寫、閱讀。

就會在落葉紛飛的時節(jié),

不安地在林蔭道上往來踟躕。

落葉了,仿佛從那遙遠的空中,

好似天國里的花園都已凋萎,

枯葉擺著手,不情愿地往下落。


在一個個夜里,沉重的地球

也離開了星群,落進了寂寞。


我們大家都在墜落。這只手

也在墜落。瞧:所有人全在墜落。


可是有一位,他用自己的雙手

無限溫柔地將這一切的墜落把握。

在夜的邊緣上

在夜色深沉的大地上,

我的斗室和原野合為一體。

我化作了一根琴弦,

在喧響的、寬闊的

共鳴之谷上張起。


萬物是一把把琴身,

充滿著黑暗的絮語;

在里邊做夢的是女性的哭泣,

睡夢中騷動著一代代人的

怨恨……


我要發(fā)出銀色的戰(zhàn)栗,

讓萬物在我下面共振,

一切迷惘者將追尋

從我歡舞的聲響中發(fā)出的

光明,從天空環(huán)繞著它波動的

聲響中發(fā)出的光明,

透過窄小的虛弱的裂隙,

向那一道道曠古的

無底深淵

墜去……

預(yù)感

我猶如一面旗,在長空的包圍中

我預(yù)感到風(fēng)來了,我必須承受;

然而低處,萬物紋絲不動:

門還輕靈地開合,煙囪還喑然無聲,

玻璃窗還沒有哆嗦,塵埃也依然凝重。


我知道起了風(fēng)暴,心已如大海翻涌。

我盡情地舒卷肢體,

然后猛然躍下,孤獨地

聽憑狂風(fēng)戲弄。

沉重的時刻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什么地方哭,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誰在夜里的什么地方笑,

無緣無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什么地方走,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什么地方死,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死,

望著我。

萬物都處于循環(huán)中……

萬物都處于循環(huán)中,

我也生活在增長的循環(huán)中間,

也許我無力完成那最后一次循環(huán),

可我仍希望嘗試一番。


圍繞著上帝,圍繞著太古之塔,

我旋轉(zhuǎn),千萬年地旋轉(zhuǎn);

可我還不知道:我是一頭鷹,

一場風(fēng)暴,抑或一首偉大的詩篇。

我愛我生命中的暝冥時刻……

我愛我生命中的暝冥時刻,

它們使我的知覺更加深沉;

像批閱舊日的信札,我發(fā)現(xiàn)

我那平庸的生活已然逝去,

已如傳說一樣久遠,無形。


我從中得到省悟,有了新的

空間,去實踐第二次永恒的

生命。


有時,我像墳頭上的一棵樹,

枝繁葉茂,在風(fēng)中沙沙作響,

用溫暖的根須擁抱那逝去的

少年;他曾在悲哀和歌聲中

將夢失落,如今我正完成著

他的夢想。

黑暗啊,我的本原……

黑暗啊,我的本原,

我愛你勝過愛火焰,

火焰在一個圈子里

發(fā)光,因此給世界加上了

界限,出了圈子

誰還知道有火焰。


然而,黑暗包羅萬象:

物件、火焰、牲畜和我,

以至于一切的一切,

還有人類與強權(quán)——


很可能:一種偉大的力

正在我近旁萌動,繁衍。

我信仰黑暗。

在世間萬物中我都發(fā)現(xiàn)了你……

在世間萬物中我都發(fā)現(xiàn)了你,

對它們,我猶如一位親兄弟;

渺小時,你是陽光下一粒種子,

偉大時,你隱身在高山海洋里。


這就是神奇的力的游戲,

它寄寓萬物,給萬物助益:

它生長在根,消失在莖,

復(fù)活再生于高高的樹冠里。

挖去我眼睛……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見你,

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聽見你;

沒有腳夫,我能夠走到你身旁,

沒有嘴,我還是能祈求你。

折斷我的雙臂,我仍將擁抱你——

用我的心,像用手一樣。

箝住我的心,我的腦子不會停息;

你放火燒我的腦子,

我仍將托付你,用我的血液。

城市總是為所欲為……

城市總是為所欲為,

把一切拖入自己的軌道。

它摧毀生靈,如同朽木;

一個個民族被它焚燒掉。


城里人致力于文明事業(yè),

完全失去了節(jié)制和平衡,

蝸牛的行跡被稱作進步,

要想快跑就得放慢速度。

他們擠眉弄眼如同娼妓,

制造噪聲用玻璃和金屬。


他們仿佛中了邪,著了魔,

他們已經(jīng)完全失去自我;

金錢如東風(fēng)陡起,轉(zhuǎn)眼間

威力無窮,而人卻渺小又

虛弱,只能聽任酒漿和

人畜體內(nèi)的毒汁刺激他們,

去把事業(yè)的過眼煙云追逐。

豹——于巴黎植物園

在鐵欄前不停地來回往返,

它的目光已疲倦得什么都看不見。

眼前好似唯有千條的鐵欄,

世界不復(fù)存在,在千條鐵欄后面。


柔韌靈活的腳邁出有力的步子

在一個小小的圓圈中旋轉(zhuǎn),

就像力之舞環(huán)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有一個偉大的意志暈眩。


只是偶爾無聲地撩起眼簾,

于是便有一幅圖像侵入,

透過四肢緊張的寂靜——

在心中化作虛無。

海之歌

——作于卡普里

曠古的海風(fēng)

吹起在夜半,

到不了人間;

唯有孤獨的失眠者,

他必須考慮

如何將你承擔。


曠古的海風(fēng)

強勁地吹刮,

仿佛只為了巨巖,

只為在它身上

撕開空隙一片……


啊,還有山頂上,

月光中,一株繁茂的

無花果在全心

將你體驗。

呵,告訴我,詩人……

呵,告訴我,詩人,你干什么?

——我贊頌

可那致命的,狂暴的,

你怎么對待,怎么承受?

——我贊頌

那無名的,還有匿名的,

你怎么呼喚它們,詩人?

——我贊頌

你從何處得到權(quán)利永遠真實,

不管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面具?

——我贊頌

哪怕寧靜如星座,狂暴如風(fēng)雷,

萬物都同樣認識你,為什么?

——因為我贊頌。

[1] 這首詩還有一個題名叫《五月節(jié)》(Maifest)。

[2] 作于1783年,雖題名《神性》,實則贊頌的是人和人性的偉大。

[3] 年9月24日上午,瑪麗安娜又突然出現(xiàn)在歌德面前,令老詩人喜出望外,詩思泉涌。這是一首氣勢磅礴、意蘊深邃的愛情哲理詩。它將男女之間的愛情與悲歡離合,放在宇宙形成的大框架中加以闡釋和吟誦。只有歌德這樣的偉大情人,只有詩人兼哲人的老年歌德,寫得出如此偉大的愛情詩。

[4] 元素指構(gòu)成宇宙的基本物質(zhì),即西方人認為的水、火、風(fēng)(空氣)、土,與我們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大同小異。

[5] 這兩首同題詩以第二首最為膾炙人口。歌德于1780年9月6日登伊美爾瑙縣境內(nèi)的基克爾漢峰,于日暮時分將此詩題在一幢牧人小屋上。30多年后,詩人于1813年8月29日再到峰頂,用鉛筆加深已經(jīng)暗淡的筆跡。又過了20年,即將82歲高齡的老詩人重游此山,發(fā)現(xiàn)當年題詩猶在,撫今思昔,不禁泫然淚下。

[6] 此詩系根據(jù)德國民間傳說寫成。在萊茵河中,今尚有一塊礁石名叫羅蕾萊(Lolerei)。

[7] 指居住在恒河岸邊的印度人。

[8] 拉普蘭在北極。

[9] 1844年,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反抗資本家壓榨和重稅盤剝,遭到殘酷鎮(zhèn)壓,海涅作此詩抒發(fā)對工人們的同情和對反動當局的義憤。

[10] 德國古金幣。

[11] 海涅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同情者和擁護者,這首詩實際上抒發(fā)的是他自己的感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