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談報復
報復是一種野蠻之道,人的天性越是追求它,法律就越是要鏟除它。因為首先犯罪的人僅僅是觸犯法律,而對該犯罪者施加報復無疑是要取代法律。毋庸置疑,一個人如果去報復他的仇人,他就變得和他的仇人一樣了;然而如果他寬恕他的仇人,他就比他的仇人高出一籌;因為寬恕乃王者風范。所以所羅門說:“寬恕他人的過失,榮耀的其實是自己?!边^去的已經(jīng)過去,無法挽回,通達的人則著眼于現(xiàn)在與未來;所以對往事耿耿于懷不過是折磨自己。況且沒有人是為了作惡而作惡,都是為了沽名、漁利、尋歡、作樂而作惡。那么,我何必要為一個人愛自己比愛我多而怒火中燒呢?如果一個人作惡完全是由于其生性兇惡,那又怎樣?至多不過是荊棘刺玫,除了扎劃鉤擦這點本事,別無所長。
有些冤情不能通過法律來糾正,如果報復,還無可厚非;但人們須得注意,他的報復也必須不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否則還是沒贏過他的仇人,因為他和仇人受懲處的次數(shù)為二比一。有人報復時喜歡向?qū)Ψ街v明報復的原因,這算是比較雍容大度的報復了:因為這種報復的快感似乎不在于傷害對方,而在于讓對方懺悔自己的罪孽;然而卑鄙狡猾的懦夫卻往往更喜歡暗中發(fā)射冷箭。
佛羅倫薩大公科西莫[1]強烈譴責對朋友的背信棄義,認為這些惡行不可寬?。骸澳銜x到基督教誨我們要寬恕我們的敵人,卻永遠不會讀到基督教誨我們要寬恕我們的朋友?!倍s伯的精神格調(diào)更勝一籌,他說:“我們從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從上帝手里受禍嗎?”推及朋友,也是如此。
的確,一個人總是想著報復,就等于不斷刺激自己的傷口,使它開裂,而它其實是可以愈合的。
報公仇大多能讓人功成名就,如為愷撒大帝的死復仇[2],為佩蒂納克斯的死復仇[3],為法王亨利三世的死復仇[4]。但報私仇卻讓人運道不佳,而且報仇心強的人往往過得像巫婆一樣:由于他們存心害人,所以不得善終。
(1625年作。)
【注釋】
[1]科西莫(1519—1574),是梅迪契家族的成員、老洛倫佐的后代、第二任佛羅倫薩公爵、第一任托斯卡納大公,后當選為共和國的首腦,統(tǒng)治佛羅倫薩達34年。
[2]屋大維擊敗了刺殺愷撒的共和派貴族,開創(chuàng)了羅馬帝國,統(tǒng)治羅馬長達40年。
[3]塞維魯打著為佩蒂納克斯復仇的旗號上臺,成為了羅馬帝國皇帝,開創(chuàng)了塞維魯王朝。
[4]亨利四世打著為亨利三世復仇的旗號上臺,成為了法國國王(1589—1610),開創(chuàng)了波旁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