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文化

朱自清:北平實在是意想中中國唯一的好地方

一個人到北平來住,不知不覺中眼光會寬起來,心胸就會廣起來;我常想小孩子最宜在北平養(yǎng)大,便是為此。

2017-12-22

當代雜志

國運、文化與重器:《國家寶藏》中的家國觀

事實上,雖然在面向大眾的節(jié)目或者展覽中,文物的“國寶”性質比較嚴重,但是文物保護和推廣的業(yè)界早已認為家國色彩以外,文物的推廣理應有其他可能。

2017-12-22

澎湃新聞

普通話:千年漢族血淚史

西晉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史稱“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或者越過長江。這些僑民主要落戶在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晉室也遷至現在的南…

2017-12-22

哲學園

古人對待文字如神靈,今人對待文字如“屎尿”

所以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才會發(fā)文反思:“紙上寫了字,就成了一件能為眾人帶來禍福的東西,不能輕視。”

2017-12-22

赳赳中國

為什么非得用右手寫字?真的以后就知道了嗎?

從那時候起,我的生活里,出現了很多對我用左手寫字有意見的人。在學校,老師和同學會時不時地督促我,讓我不要把筆偷偷換到左手上。

2017-12-22

Lens

在民國文人筆下,尋回那個正在消逝的老北京

“人家說想北平大覺寺的杏花,香山的紅葉,我說我也想;人家說想北平的筆墨箋紙,我說我也想;人家說想北平的故宮北海,我說我也想;人家說想北平的燒鴨子涮羊肉,我說我也想……”…

2017-12-22

新京報書評周刊

邱煥星:魯迅研究從區(qū)域視野到世界視野

所以,我們看到魯迅研究最早的兩種主導性范式,都特別看重魯迅在“改造國民性”、建構“中國”這個民族國家共同體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2017-12-22

《東岳論叢》

農耕文明vs航海文明

世人皆知,中國作為東亞文明的發(fā)源地,深陷大陸腹地。幾千年來,中國人習慣了靠天吃飯,而不像西方人那樣擅長海上貿易、熱衷海外擴張。中國古代圣賢,告誡后人要敬畏天地,靠土地活…

2017-12-22

澎湃新聞

馬丁雅克:歐美正在失去未來,而中國開始談論未來

馬丁雅克,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以及劍橋大學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系高級研究員。他現為清華大學訪問學者,并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做客座教授,是英國智庫Demos的創(chuàng)始人…

2017-12-18

澎湃新聞

京城的冬日里 這些特色實體書店給你溫暖

12月15日,“溫暖北京 冬日閱讀行走實體書店”走訪位于模范書局、正陽書局,感受冬日里實體書店所帶來的溫暖和愜意。

2017-12-18

千龍網

“莊子敲骨”會攤多大的事兒

莊子的所見與所請,看似是志怪文章常有的荒誕不經,細究起來卻又是某種現實的投射。古代不僅戰(zhàn)亂頻仍,而且瘟疫、饑荒常常導致大量人口的喪生,“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乃是社會…

2017-12-18

北京晚報

所有人都說要好好活著,但為什么呢?

當一個人問出“為什么我要好好活著”的時候,他們想要的其實并不是一個可以支撐他活下去的理由,他們也根本不需要這些所謂的理由。

2017-12-18

左岸讀書

從吳大吳湖帆祖孫遞藏,看清代藏家的傳家與精神

展覽前期展品側重吳大、吳湖帆祖孫遞藏關系,而后期換展作品將側重吳湖帆、潘靜淑的夫妻唱和。

2017-12-15

澎湃新聞

三言兩畫:做自己

骨子閑云野鶴的性格,卻時時恨著自己的拖延癥……于是心理預期、個人能力、現實落差,造成巨大的錯位,帶來無盡的焦慮。

2017-12-15

澎湃新聞

2018年將有哪些作家進入公版領域?

按照《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規(guī)定,作品的發(fā)表權和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14項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017-12-15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