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書評

用一座城市吞下整個世界

借助《城市啟示錄》的戲劇嵌套結(jié)構(gòu),《王城如?!吩谛问椒矫孀屛覀兛吹搅诵靹t臣在《耶路撒冷》中得心應(yīng)手的“多文本”的美學(xué)追求。

2017-02-18

北京青年報

評《以父之名》

也許,只有真正逃離了故鄉(xiāng)的人,才能明白故鄉(xiāng)意味著什么吧。這種逃離,自然是精神層面的,用大世界的目光去苛責(zé)故鄉(xiāng),打碎那些蒙住我們情感雙眼的事物,才能看清故鄉(xiāng)最珍貴的部分。…

2017-02-18

北京青年報

另類“喜劇的憂傷”——關(guān)于止庵的《喜劇作家》

《喜劇作家》講的是一直在構(gòu)思一出喜劇的作家林蔭自身喜少悲多的生活:情感的失落,老妻的輕蔑,女兒的隔膜,兒子的中年危機……

2017-02-18

北京日報

李健吾的昔日《黃花》及其他

《黃花》是李健吾僅僅用5天時間寫出來的,似乎不吐不快,寫出后,他卻很出人意外地說:“一個小東西,算不得正經(jīng)貨色?!?/p>

2017-02-18

北京晚報

梁啟超中國文化觀180度轉(zhuǎn)變的啟示

美游和歐游,是梁啟超一生中最重要的兩次游歷。以平允、周正的態(tài)度看待中國智慧與西方智慧,努力謀求二者在不同層面的互補與整合,方有可能創(chuàng)造健全的新文明。

2017-02-06

北京日報

走近孔子——讀《〈論語〉真義》有感

趙又春先生把“三義”高度綜合起來,從返歸“本義”出發(fā),吸收檢討名家“他義”,在與孔子深度對話中推出“我義”,從而形成了《論語》的“真義”。

2017-02-05

光明網(wǎng)

評陸揚《清流文化與唐帝國》

新世紀以降,中古學(xué)界對“唐宋變革”這一命題的重新關(guān)注,以及學(xué)界自身逐漸意識到的亟待改變的重前輕后的唐史研究時段的不平衡,也很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學(xué)者對中晚唐的重新認識和深入考…

2017-01-19

澎湃新聞

卜正民談《哈佛中國史》

早在主編六卷本《哈佛中國史》之前,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著作中譯本,如《縱樂的困惑》《維梅爾的帽子》《殺千刀》《秩序的淪陷》等,就已得到國內(nèi)讀書界的關(guān)注和好評。

2017-01-19

澎湃新聞

《種瓜得豆》:“啟蒙”的諷刺劇

知識人舍舊謀新,卻徒有其表,徒有其名,舊制度、舊思維和舊的專制手段,并未真的被取而代之,“反而在新的名義之下更加得到鞏固和發(fā)展”,也即他的書名所歸納的“種瓜得豆”。

2017-01-19

澎湃新聞

文字與心史:解讀劉大鵬及《退想齋日記》

本文的重點不在于處理史料的真實性辨析,而在于劉大鵬一生不斷以文字來表達底層鄉(xiāng)紳對于鄉(xiāng)土社會和歷史的理解。

2017-01-14

東方歷史評論

藝術(shù)家們的紐約“陷阱”——讀唐穎《上東城晚宴》

唐穎同樣感受到族群和階層之間密切而又復(fù)雜的關(guān)連。這些街區(qū)的名稱往往還是房價,租金,公立學(xué)校好壞,犯罪率高低的標志。種族是一道藩籬,阻礙著有色族群向上的社會縱向流動

2017-01-10

收獲

《愛與黑暗的故事》,為疏離的世界撒下詩章

一個又一個苦澀的悲哀、失落的單戀、糾結(jié)的迷茫,都證明了不幸的家庭有著相同的不幸——這是一個民族的悲愴與沉思,它與世界的疏離已經(jīng)延續(xù)了兩千個“無光之年”。

2017-01-02

人民日報

“絲綢之路”主題圖書扎堆出版,能賣出去的有幾本?

絲路歷史乃至新清史、內(nèi)亞史、中西交通史等專門學(xué)科的知識前所未有地涌入公共話語中。近年來出版界不算景氣,實體書銷售更是持續(xù)萎靡,但與絲路相關(guān)的優(yōu)秀圖書接連涌現(xiàn),使人有目不…

2016-12-29

澎湃新聞

《慈悲》:卑微的人怎樣才能免于恐懼

《慈悲》深刻寫出了那些工人受損害的一面。那不是展示傷痕式的寫作,小說沒有渲染,沒有感傷,只有行動和敘述,從而,《慈悲》中將那種氣體傷害變成了人的生存本身,生活本身。

2016-12-21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