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以“心即理”為理論前提的,他把“知行合一”與“心即理”之說聯(lián)系起來,“知行合一”也就是他所謂的“致良知”,“良知”是知,“致”是行。
2017-06-21
人民日報丘特切夫的詩歌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魅力。他創(chuàng)作的幾個關(guān)鍵詞是人、愛情、自然、生與死、信仰等,都是一些永恒的主題。然而,詩人善于在特殊的時間和空間中予以處理。
2017-06-21
光明網(wǎng)我知道,舊的偏見很難消除,但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種特定偏見仍然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沒想到這么久它還未消失殆盡。
2017-06-21
澎湃新聞趙儷生并不把自己看作流光溢彩的要角,他自稱史學(xué)界的一朵“寒葩”。晚年,老伴高昭一對趙儷生的評價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2017-06-20
正如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在阿倫特的葬禮上所言,阿倫特是一個“友誼的天才”。以阿倫特的話言之,使她感動的是“朋友間的愛”(eros der freundschaft);阿倫特視友誼為生活的…
2017-06-20
澎湃新聞提到當(dāng)代日本作家,中國讀者最先想到的也許是村上春樹、東野圭吾。但最近有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第153屆芥川獎獲獎作品《火花》的作者又吉直樹。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wǎng)美國史學(xué)家盧卡克斯(Jone Lukacs)回望20世紀(jì),稱“這是一個短暫的世紀(jì)。與19世紀(jì)的文化潮流相比,20世紀(jì)顯然出現(xiàn)了更多去政治化、去社會化的孤獨靈魂。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wǎng)“假如像布爾加科夫和普拉東諾夫這些作家的作品,寫完后就能和讀者見面的話,我們所有人的思想就會比現(xiàn)在不知要豐富多少倍了?!?/p>
2017-06-20
中國作家網(wǎng)除了翻譯家、日本文學(xué)研究者之外,林少華也在不同媒體上發(fā)表各類文體的作品,內(nèi)容涉及隨感、翻譯、讀書心得等等。
2017-06-20
澎湃新聞“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如果按照人均80歲來算的話,一生也就29200天。如何使用我們的時間其實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
2017-06-18
澎湃新聞當(dāng)?shù)貢r間4月13日,秘魯作家、2010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