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哲學家黃震著,又名《東發(fā)日抄》。原九十七卷。佚二卷,今存九十五卷。其中,前六十八卷,系黃震閱讀經、史、子、集諸書的札記,也有文章摘錄。還有作者所讀著作的篇目,并“斷以己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九十二)。六十九卷以下,收錄作者的奏札、申明、公移、講義、策問、書、記、序、跋、啟、祝文、祭文、行狀、墓志銘等作品。作者崇尚宋學,而不率意茍同。對朱熹對《周禮》和《周易》的某些解說不以為然,對邵雍的“先天之說”駁斥甚多。對其他理學家謝良佐、楊時、陸九淵、張九成、楊簡也頗有微辭,認為他們言理而雜禪,“以禪說儒”、“以禪證儒”(卷四十一),“借儒談禪”(同上),實際上是將禪學儒學化,又將儒學禪學化。對王安石則更為不滿。極力批判佛、道等“異端”,指出“佛、老之害極矣!”(卷九十)維護自堯舜禹,至孔孟所傳的道經。該書表達了作者自己的理學思想,把“道”解釋為“大路”。認為“夫道即日用常行之理”(卷九十五),“非超出于人事之外,他有所謂高深之道也”(卷八十二)。以孔子的人性說統(tǒng)一各種人性說,認為孔子言“性相近,習相遠”,此六字“參之圣人,稽之眾庶,求之往古,驗之當今,無人不然,無往不合,此平實語也”(卷八十五)。強調躬行,提出“言之非艱,行之為艱”(卷八十二)的知行觀,要求把義理與踐行結合起來,認為“六經之旨”已被宋儒,特別是朱熹所彰明,“入耳著心,以正躬行,此正今日緊事,又暇于文公腳下添注腳乎?”(卷八十四)該書最早有元沈逵本。乾隆中汪佩鍔??荆饺搿豆沤窦o要》十九卷。《四庫全書》收入。